【歷史上的今天——1101葉石濤誕生日】

 

【歷史上的今天——葉石濤誕生日】

葉石濤(Ia̍p Si̍k-tôo),1925年11月01日出生於台南市白金町,年少時曾經接受過漢文教育,後來考進台南州立二中(今國立台南一中)。
葉石濤還在年少的階段,就已經對文學創作產生濃厚的興致與熱忱,十六歲的他,以日文小說〈媽祖祭〉等作品,投稿至張文環主編的《台灣文學》雜誌,雖然並沒有被正式錄用,卻也由此開啟他的文學創作之路。
1943年,十八歲的葉石濤以小說〈林君寄來的信〉刊載於西川滿所主編的《文藝台灣》雜誌,而這也是他的出道代表作品,耽美細膩的文字風格,得到了「浪漫教主」西川滿的肯定與重視,並在後來聘請葉石濤作為《文藝台灣》的助理編輯。

第二次大戰結束之後,葉石濤一度在台南擔任國小老師以及台南工學院的科員,並且陸陸續續發表數篇隨筆、評論以及小說。

【歷史上的今天——1027霧社事件(Mkuni Paran)】

【歷史上的今天——霧社事件(Mkuni Paran)】

兄弟們!來!來!
來和他們一拚!
憑我們有這一身,
我們有這雙腕,
休怕他毒氣、機關槍!
休怕他飛機、爆裂彈!
來!和他們一拚!
兄弟們!
憑這一身!
憑這雙腕!

——節錄自 賴和/南國哀歌

台灣進入日治時代以後,現代化的腳步在殖民政權的驅策下愈發變得急湊。殖民地的一切資源,都納入帝國的管轄,被任意分配、取用;殖民地上的所有人民,也都被帝國所管理與指揮。於是,過去清朝政府始終難以完全涉入的台灣原住民的生活領域,在更換政權之後,也開始被更加積極地介入,就此演變成日治時代初期,原住民部落和殖民政權之間,所產生的一連串或大或小的衝突事件。

【歷史上的今天——1025中華民國政權來到台灣】

【歷史上的今天——中華民國政權來到台灣】

「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公會堂(今台北中山堂)所舉行的受降典禮中,陳儀在中華民國政府的派遣之下,代表蔣介石接受日本投降,這對於在這座島嶼上生活的人而言,也是一個嶄新時代的開始」。

過去,我們總是被教導著上述文字,並將這一天定調為「台灣光復節」。

但事實上,所謂的「台灣光復」,是一個非常弔詭、甚至扭曲史實的概念。

因為在當時,中華民國政府只是透過麥克阿瑟將軍的授權,代表同盟國接受日本的投降,並進行軍事佔領台灣,但這並不表示中華民國就可以藉此宣稱台灣「光復」,成為中國的一部份——無奈的是,受降典禮結束之後,陳儀便於廣播發表演說,宣稱台灣以及澎湖列島,重入中國版圖,「台灣光復」,並且在同一天正式開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運作。

【歷史上的今天——1022二林蔗農事件】

【歷史上的今天——二林蔗農事件】

「第一憨,種甘蔗乎會社磅!」

台灣進入日治時期之後,現代化的糖廠以及製糖株式會社紛紛成立,也開始逐一制定各種糖業生產與銷售的辦法,然而另一方面,台灣的農民卻也開始受到種種不合理的壓榨和剝削。

在當時,除了透過耕種制度的推行,制約農民的作物選擇之外,甘蔗的秤重與收購價格,也受到製糖會社的控制,甚至是用來施作的肥料,農民還要跟會社以高價來購買,而製糖會社在進行採購與秤重的時候,也往往透過黑箱作業,壓低採購價格或者謊報秤重結果。

這些形同欺壓的手段,造成台灣農民極大的負擔,因此在當時,「第一憨,種甘蔗乎會社磅!」也成為了流行的俗諺,更是道出了台灣農民深深的無奈,最終釀成了1920年代,台灣知識份子領導農民,與政府和製糖會社展開對抗的局面。

【歷史上的今天——1017臺灣文化協會成立】

【歷史上的今天——臺灣文化協會成立】

 

「欲挽狂瀾誰是任?正須吾輩作長城」——林獻堂〈應社諸友過訪喜而有作〉

1921年10月17日,在林獻堂、蔣渭水、蔡培火、連溫卿、王敏川、蔡阿信、楊吉臣以及賴和等人,一群臺灣地方仕紳、知識份子、留學生、千餘名社會各界菁英的積極奔走與促成之下,於台北市大稻埕靜修女子學校(今靜修女中),共同組成了「臺灣文化協會」。

一反過去臺灣人所採取的武裝抗日的行動,臺灣文化協會在成立初期,透過「文化運動」的推行,以《臺灣民報》作為宣傳刊物,並成立書局、劇團,辦理讀報社、講習會,期許能藉此一步一步提升臺灣民眾的知識水準,啟發臺灣民眾的自覺意識,更以此進一步與日本殖民政權進行更持久、也更深沉的抗衡。

 

【歷史上的今天——1015江南案】

【歷史上的今天——江南案】

劉宜良先生,筆名江南、丁依,出生於1932年,中國江蘇人。年少時他曾經為了生存,加入中華民國國軍,並在1949年來到台灣,之後輾轉從軍中退役,往新聞界發展,而他的才華也很快就受到了長官的肯定。
1967年,劉宜良以《台灣日報》駐美特派員的名義前往美國深造,並在後來取得美國國籍。延續過去亮眼的工作表現,以及專業敏銳的直覺,劉宜良也陸續在新聞專欄中,發表了不少頗受歡迎卻立論尖銳的評論文章,因此也讓他得罪到當時不少國民黨政府當局的官員。

【歷史上的今天——0918黨外中央後援會成立】

 

 

 

【歷史上的今天——黨外中央後援會成立】

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爆發之後,國民黨政府當局就開始大規模地搜捕黨外組織與黨外人士,企圖趁此機會,動用強硬的手段,來壓制逐漸崛起的黨外勢力與本土意識。

面對威權政府的脅迫,黨外人士並沒有因此而退縮,在被告家屬、辯護律師、以及黨外新生代之間,彼此互相扶助、凝聚力量的作用之下,反而變成一股更加堅韌的反彈力道,而許多當時為美麗島事件參與者辯護的律師們,更開始投入政治工作,其中也包含了江鵬堅、謝長廷、陳水扁、蘇貞昌、張俊雄等人。

【歷史上的今天——0913邱連輝逝世】

 

 

【歷史上的今天——邱連輝逝世】

邱連輝(Hiu Lien-fui)先生,1932年誕生於屏東郡長興庄麟洛村(今屏東縣麟洛鄉),由於父親早逝,他和弟弟便在祖父母以及母親的扶養下長大。邱連輝自台灣省立地方行政專科學校(今國立臺北大學)司法行政組畢業之後,曾經在內埔國中擔任教師,但很快地,他就在因緣際會之下,被鄉親推舉參選麟洛鄉鄉長,以二十七歲的青年之姿,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那時候,他也是全台灣最年輕的鄉長。

【歷史上的今天——0912曹永和逝世】

 

 

歷史上的今天——曹永和逝世

 

【歷史上的今天——0909王育德逝世】

 

 

【歷史上的今天——王育德逝世】

「我猶記得彼時陣,我去共你拜訪
(guá iáu kì-tit hit-sî-tsūn, guá khì kā lí pài-hóng)
足好的一片日光
(tsiok-hó ê it-phiàn ji̍t-kng)
魚仔咧泅水,樹仔咧抽懸
(hî-á leh siû-tsuí, tshiū-á leh thiu-kuân)
花嘛差不多攏開矣
(hue mā tsha-put-to lóng khui--ah)」——寫於2021年09月09日,拜訪王育德紀念館後

頁面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