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理監事夥伴
任期至 2026/5
理事長
鍾瀚樞
副理事長
林芳如
理事
余明諺 吳承叡 林楷庭 許媛雅 黃意淳 賴建興 䌓運隆
候補理事
姑慕‧瓦歷斯
常務監事
王晨運
監事
陳建中 黃稚壹
候補監事
王奕凱 (Ông E'kkhái)
秘書處夥伴
資深行政主任
林冠億
企劃主任
楊昀蓁
整合行銷專員
莊嘉渝
社群編輯
陳郁茹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