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025中華民國政權來到台灣】

2023年10 月27日

【歷史上的今天——中華民國政權來到台灣】

「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公會堂(今台北中山堂)所舉行的受降典禮中,陳儀在中華民國政府的派遣之下,代表蔣介石接受日本投降,這對於在這座島嶼上生活的人而言,也是一個嶄新時代的開始」。

過去,我們總是被教導著上述文字,並將這一天定調為「台灣光復節」。

但事實上,所謂的「台灣光復」,是一個非常弔詭、甚至扭曲史實的概念。

因為在當時,中華民國政府只是透過麥克阿瑟將軍的授權,代表同盟國接受日本的投降,並進行軍事佔領台灣,但這並不表示中華民國就可以藉此宣稱台灣「光復」,成為中國的一部份——無奈的是,受降典禮結束之後,陳儀便於廣播發表演說,宣稱台灣以及澎湖列島,重入中國版圖,「台灣光復」,並且在同一天正式開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運作。

另一方面,揮別了上一個殖民政權,還正興高采烈地慶祝「回歸祖國」,學著唱「三民主義、吾黨所宗」的台灣人,卻不用多久就已經領教到,所謂的「祖國」,事實上就只是另一個更加惡劣的殖民政權罷了。
中華民國政權來到台灣之後,侵佔了日治時期留下的公有房產,各種偷、拐、搶、騙的事件不斷發生,貪污行為頻傳,軍政人員的紀律也十分敗壞,使得社會治安持續退步。

同時,由於二次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政權緊接著面臨的,就是和中國共產黨之間的內戰,台灣頓時成為另一個戰場的後勤補給,好不容易撐過二戰,還未能充分休養生息的台灣,開始必須將糧食、能源、民生用品等資源運往中國,補足內戰時期中國的民生需求,最終竟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

而原本以為自己終於得以投入「祖國」懷抱的台灣人,卻時常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甚至是刁難和歧視,那個原本憧憬、嚮往的「祖國」,在台灣人的眼中逐漸變成了只會索討、卻毫無貢獻的醜陋形象。

「走了狗,來了豬」(狗去豬來),台灣僅僅「光復」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人民的種種不滿、怨憤就已經累積到難以壓抑的程度,最後在1947年02月27日,以一起查緝私菸的案件作為引爆點,醞釀成二二八事件的悲劇。而面對這樣的態勢,中華民國政權依舊採取血腥鎮壓的手段來壓制台灣人的聲音,也自此讓台灣陷入長達將近四十前高壓的恐怖統治當中。

二次大戰結束之後,許多殖民地都紛紛獨立建國,台灣卻錯過這個機會,迎來的是中華民國政府以「光復」的美名,實行的「佔領」與「再殖民」,所謂的「光復」,在人民對「祖國」的夢幻想像消逝殆盡之後,反而變成難以脫除的詛咒。

陳隆志先生在他的著作《台灣國家的進化與正常化》中,提到台灣要作為一個正常的國家,便應該要拋棄掉錯亂與虛假的中華民國的招牌,以「台灣」來作為自己真正的名字;而 許慶雄先生在《台灣建國學》這本書的自序當中,也痛陳台灣在建國的路途中所遇到的困境,依舊是台灣人自身將中華民國這樣一個非法體制作為寄託的現況。

早在1970年代,中華民國政府就已經在國際間逐漸失去作為「中國」的正統性,反而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而代之;直到現在,依然對外稱自己為「中華民國」,以為這樣就可以繼續耽溺在現狀裡面的台灣,不僅顯得更加扭曲而尷尬,甚至當我們在面臨漸趨詭譎緊繃的國際局勢之際,這份扭曲,也會為我們帶來更巨大的風險。

在今天,依舊被稱作「光復節」的日子裡,我們也想邀請大家一起來思考「光復」這個詞彙的背後所隱含的意義——台灣,真的有光復過嗎?

***
定期定額捐款,文化建國鬥陣來!
最棒的台派活動在好民!
立刻成為好民之友➡https://tinyurl.com/yc5xr4hz

所屬好民思塾: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