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0918黨外中央後援會成立】

2023年9 月15日

 

 

 

【歷史上的今天——黨外中央後援會成立】

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爆發之後,國民黨政府當局就開始大規模地搜捕黨外組織與黨外人士,企圖趁此機會,動用強硬的手段,來壓制逐漸崛起的黨外勢力與本土意識。

面對威權政府的脅迫,黨外人士並沒有因此而退縮,在被告家屬、辯護律師、以及黨外新生代之間,彼此互相扶助、凝聚力量的作用之下,反而變成一股更加堅韌的反彈力道,而許多當時為美麗島事件參與者辯護的律師們,更開始投入政治工作,其中也包含了江鵬堅、謝長廷、陳水扁、蘇貞昌、張俊雄等人。

到了1983年09月18日,黨外中央後援會成立,協助黨外人士的競選活動,他們提出了共同政見,並且以「民主、自決、救台灣」作為口號,包含倡議由台灣全體住民,共同決定台灣的前途等主張,這樣的主張,被國民黨指控為「煽惑他人犯內亂或外患罪之嫌」,遭到中央選委會的刪除,但即便是如此,江鵬堅依然將「民主、自決、救台灣」的口號大大地書寫在自己的競選總部外牆,與「釋放林義雄」、「解除戒嚴」等標語並列在一起。

另一方面,在該年的增額立委選舉中,許榮淑、方素敏、高李麗珍、江鵬堅、張俊雄等人,也組成了美麗島連線,加入選舉。
其中,許榮淑的丈夫張俊宏、方素敏的丈夫林義雄、以及高李麗珍的丈夫高俊明等人,皆在美麗島事件爆發之後陸續遭到逮捕,因此他們更以「要求特赦美麗島事件受刑人」作為主要的訴求。
年底,江鵬堅、張俊雄以及方素敏等人,也都順利當選立委。

而黨外後援會的成立,更可以被視為日後組織政黨的前哨——1986年09月28日,當黨外後援會在台北圓山飯店召開候選人推薦會的時候,與會人士便臨時提議,連署創建了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的出現,是繼1960年胎死腹中的中國民主黨之後,一個強而有力的反對黨,也是台灣民主進程上的非常關鍵的時刻之一。

***
【為台灣民主儲值】定期定額捐款,文化建國鬥陣來!
最棒的台派活動在好民!
立刻成為好民之友➡https://tinyurl.com/yc5xr4hz

所屬好民思塾: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