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蘇素霞誕生日】
你曾經想像過嗎?在過去的台灣,國家暴力甚至有可能介入到個人的戀愛關係裡,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
照片資料來源:《超級大國民》電影海報
***
【歷史上的今天——0621懲治叛亂條例施行日】
「......我來了,我知道你們冷,但是我能帶來的,只是這麼渺小的一點點光線。陽光有一天總會熱絡的照著你我,我一直這樣相信。但是,好像太晚了喔?」
這是導演萬仁的電影《超級大國民》中,主角許毅生在好友陳政一的墓前留下的一段獨白。
電影中,陳政一被推出監獄,前往刑場的時候,他高舉雙手,比出了數字二和一的手勢,這不僅成為電影的經典畫面,更變成一個重要的象徵,也就是在那個時代,奪走無數政治犯性命的「二條一」。
照片資料來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歷史上的今天——0529蔡瑞月逝世日】
「假如我是一隻海燕 永遠也不會害怕 也不會憂愁 我愛在狂風雨中翱翔 剪破一個巨浪又一個巨浪」——雷石榆〈假如我是一隻海燕〉
蔡瑞月(Tshuà Suī-gua̍t)女士於1921年02月08日出生於台南市,在她就讀台南第二高女的期間,受到日籍體育老師的啟蒙,而對舞蹈產生了興趣。她曾在台南宮古座戲院觀賞日本現代舞之父——石井漠所領導的舞團演出,大受感動,也更加堅定了未來學舞的志向。
在那個保守的年代,舞蹈尚未被大眾認為是一門藝術,而一名女子要在舞台上拋頭露面、伸展肢體,更是一件大家難以想像的事,甚至蔡瑞月身邊的親友,在聽聞了她想要學舞的消息,還會認為相當「可惜」。
「Let me stand up like a Taiwanese!」
【歷史上的今天——424刺蔣事件】
文/議題組 可婕
「田野和山地,隨時有我的魂守著」
【歷史上的今天—0417高一生、林瑞昌受難日】
文/議題組 芸甄
【歷史上的今天——台大四六事件】
文/好民志工 哲旻
「多元的社會即是能夠尊重各種不一樣的視角」-曾文珍導演
0312《春天-許金玉的故事》座談側記
文 / 議題組 耘馨
●因緣際會下揭開過去的旅程
「每個人立場不同,但每個人都是受難者」—鄭伊琇 / 《比亞山的灰暗記憶》編者
0311【泰雅英雄的哀愁:第一個原住民政治家樂信.瓦旦】講座側記 文 / 議題組 哲旻
●開始研究樂信.瓦旦故事的契機
同為白色恐怖受難者的鄭伊琇老師,她的大舅舅當時被左翼團體吸收,被捕後遭國民政府判決、槍斃。這故事在老師家一直是個不能說的秘密,直到受記者採訪報導後,這段被掩蓋的歷史才漸漸重現曙光。因為這個親身經驗,加上媒體製作人的好奇心,讓鄭伊琇開始開始研究台灣白色恐怖受難者的故事。
●樂信·瓦旦之前——理番政策與大豹社的悲劇
「獨裁是不能包容異己的,容不下任何對政府的批判,或是政策改進的建議,光是評論社會時事也會被帶走。」──黃坤能前輩
0226【在流麻溝十五號住11年的台獨份子】講座側記
文 / 議題組 宏毅
----------
講座剛開始,黃坤能前輩便分享以前參與組織運動時,因年紀較小常被當年的少壯派稱為「KOTOMO」(日語小孩之意),今天這場活動意外的有許多年輕人來到現場,他覺得非常高興。
「可以聽見更多邊緣而非主流的聲音,對我而言別具意義。」 ──楊翠 / 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流麻溝十五號及其外:白色恐怖中的女性】講座側記
文 / 議題組 Vivi
「可以聽見更多邊緣而非主流的聲音,對我而言別具意義。」 楊翠 / 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
「我的價值,在於我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