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的社會即是能夠尊重各種不一樣的視角」-曾文珍導演
0312《春天-許金玉的故事》座談側記
文 / 議題組 耘馨
●因緣際會下揭開過去的旅程
「當時在南藝大的一場演講中,聽見許金玉女士分享她八十多歲了,仍然繼續學習使用電腦,對於當時的我而言相當的震驚,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一位年邁的長者,仍舊努力學習呢?」這是曾文珍導演與許金玉女士的第一次相遇。這樣一位勤奮努力、不厭其煩向大眾訴說白恐經歷的女性,以及她背後艱困坎坷的故事,曾導演就這樣被她所吸引。
「因此我決定要拍一部以這段歷史,以及女性為主的紀錄片。」曾導演隨即透過系上教授與許金玉前輩聯繫,展開了這趟相當艱辛的旅程。當時導演拍攝的時代背景,與白色恐怖相關的政府公開檔案極少,關於這段歷史的口述歷史也不多,僅能從幾本書裡,慢慢爬梳這段從未出現在課本的歷史,儘管過程相當不易且辛苦,但在拍攝、訪問、整理史料的過程裡,曾導演也漸漸的讀懂,並且更加深入了解這段歷史的脈絡。
●「我不但沒有後悔,還是越來越加強我的信念」
與許金玉牽連一起的歷史,即為1950年的「台灣省工委郵電總支部案」。而故事得從國民政府來到台灣後說起,在郵電局工作的許金玉和同事們,在日常生活中大多還不太會使用國語,在文件往來、行政處理或者與顧客對應上都稍有困難。
因此郵電工會舉辦了「國語補習班」,由兩位外省教師——計梅真和錢靜芝來為他們授課。剛開始學生們都不太信任這兩位老師,但隨著學習的時間越長,他們發現老師們教的不僅是國語,更多的是權益、階級不平等社會性的議題與探討,實際上國語教學僅佔課程的一小部分,帶給他們的是前所未見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也因為這些思想和理念的交流的基礎,讓他們更意識到自身勞工的權益,進而走上街頭,1949年3月展開爭取台灣省員工與外省員工的「同工同酬」遊行。
幸運的是,這場遊行串連起全台各地的郵電工人,因此他們如其所願的獲得所爭取的權益。然而悲慘緊接後頭,這群台灣戰後工人運動的先鋒們,遭到政府當局的秋後算帳,許金玉前輩也被官方以「參加叛亂之組織」為由,處以十五年徒刑,同為補習班的同學們也陸續遭到逮補、判決,共計33名。而計梅真和錢靜芝兩位教師,當局則以「意圖以非法之方法顛覆國家政權」為罪,雙雙遭到槍決。
如今我們很難想像,為了自己的權益竟會遭到如此的對待。透過事件過後半個世紀的紀錄片,從許金玉前輩堅定的眼神、肯定的語氣裡,表達出她從未後悔這一切,反而相當感謝受到計老師的影響,開啟她走向工運這條路。
●從未遺忘理想,步步前進邁向希望
猶如曾導演所說:「就像從小牢轉到大牢」,離開了囚禁自由的牢後,特務的監視、人們異樣的眼光、社會上的不認同、諸多原因導致工作不易,背負著「匪諜」、「共匪」繼續生存在社會這座更大的牢籠裡,想逃也逃不出去。在片中提到所謂「同志愛」,亦即同為政治犯在想法上、生命脈絡較為相似的原因,更能夠共感彼此的處境,進而成為朋友或結為夫妻,出獄後的許金玉前輩也如所述的狀況下,透過難友馮守娥與陳明忠夫婦的介紹下,認識了同為政治犯的辜金良前輩並結為連理。
之後夫妻倆在屏東開了間皮蛋行,據員工們表示都相當受到夫妻倆的照顧,「我們能夠的話,還是要盡量照顧人家,這就是我的意願」許金玉前輩說道,而她也秉持著一貫的信念,關懷弱小與有困難者。許金玉前輩還提到:「在獄中時,就思考著要如何才能夠繼續完成死難同志們的理想」,她的行事原則與她的話相呼應著,背負著同志們的想望,盡力地朝著理想社會的方向邁進。
●純粹性的理想追求
從紀錄片的片段中,能瞥見許金玉前輩與同學們,都相當深信真正得到自由的那天,就是回到祖國的懷抱。曾導演在映後座談提到:「我覺得這群長輩是一種很純粹對於理想社會主義的追求,這與當時社會上的政治立場相當不同,儘管如此我仍決定,必須很忠實的去呈現他們的想法」,這純粹性的追求某種層面來說,亦是建構出許金玉前輩這一生的走向。
在現今這個民主自由的台灣社會中,不論何種政治立場的支持,都是出於個人的意志與自由。互相尊重與理解,是過去威權時代所缺乏,也是我們需要盡力維護的珍貴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