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路上音樂節 「台灣獨立萬歲」融合二二八紀念碑 獨立標語致敬民主前輩

2022年4 月09日

【新聞稿】2022自由路上音樂節

自由路上音樂節 「台灣獨立萬歲」融合二二八紀念碑 獨立標語致敬民主前輩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與台中市新文化協會等民間團體,今天(9日)在台中市東區東峰公園二二八紀念碑暨廣場舉辦「自由路上音樂節」,紀念407鄭南榕先生為言論自由殉道。活動邀請拍謝少年、P!SCO、步行者等獨立樂團接力演出,穿插轉型正義議題短講,並有NGO倡議市集,彰顯台灣多元民主精神。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執行長林芳如表示:今年特地在二二八紀念碑前舉辦具有獨立精神的音樂節,因為從228到407雖然不到兩個月,台灣卻遭遇世界上最長的戒嚴,任何民主改革或台灣獨立的政治主張都受到國民黨政權以叛亂罪威脅。我們希望不分世代的年輕人,可以記得這段歷史,並用現在享有的民主,防止台灣再受威權統治。活動邀請到「拚場藝術撞擊」合作,將戒嚴時期政治犯的政治主張呈現在舞台,本次活動的舞台總監李文政表示,這個主題源於泰源事件,身為台中人的政治受難者江炳興在槍決前拚死喊出訴求:「台灣獨立萬歲」。拚場特別將「台灣獨立萬歲」漆在大帆布上,與公園現場的二二八紀念碑融合成藝術創作,補足二二八公園內不能說的話,在自由路上藝術節呈現二二八為後代爭取自由發聲機會的重要奮鬥史。

 

此次「拚場藝術撞擊」與自由路上音樂節合作來到台中,主題是「台灣獨立萬歲」,舞台左右兩側懸掛紅底白字的「文化獨立」、「自信建國」是舞台亮點。李文政解釋,二二八紀念碑上的「台灣獨立萬歲」與前台的「台灣人萬歲」具兩個層次,「台灣人萬歲」是台南政治受難者湯德章的倡議,象徵日治時期台灣人的覺悟是「台灣人萬歲」,但到二二八事件爆發時,台灣人的整體意識提升,訴求躍升成「台灣獨立萬歲」。李文政特別設計在前台留下走道,延續二二八紀念碑的階梯,往上走象徵紀念前輩的勇敢抵抗,呼應舞台整體的空間配置。前台也使用抗議現場的鎮暴盾牌做為設計,盾牌漆上每段時期的台灣人的主張和標語,還原真實抗議現場中,倡議者手拿布條上的文字樣貌。如:1992年「釋放政治犯 廢除刑法一百條」、1990年「別再說軍人死亡都是自殺」、1988年「滯台大陸台籍老兵要回家」,拚場希望藉由創新方式紀念為民主戰鬥的前輩,並找到屬於台灣人的主體認同。

 

音樂節周邊安排NGO倡議市集,由台中市新文化協會、大地文教基金會、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財團法人台灣青年基金會、拚 場 piànn-tiûnn、浮現音樂、台中基地、賴和文教基金會、香港邊城青年、台灣鐵杉民防協會及好民文化行動協會等團體擺攤。提供民眾以音樂節為節點,觸發對於議題的思考與辨析。現場也提供與民眾互動的活動,包含「對囡仔講台語」、「印起來硬起來」,前者準備系列以白色恐怖為主題的台文繪本,並以台文說故事的方式,帶領小朋友認識這段歷史;後者準備以烏克蘭國旗色的「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絹印器材供民眾絹印,邀請民眾一同撐香港、烏克蘭,聲援世界上追求自由、民主、人權實踐的人民,展顯反抗極權政府的意志。

 

另外好民文化協會也於4/7~4/24在好民文化行動協會隔壁的祿福髮廊舉辦黨外雜誌展《潛伏的意志:黨外雜誌內的湧動真相》。這次共展覽1978年之後共160本黨外雜誌,現場並復刻舊書報攤的樣子,也印出黨外雜誌裡頭有關中台灣的報導,以及1980年代蔣經國執政時期,軍警特系統對言論自由與校園運動的箝制,讓大家瞭解在新聞屏蔽下,黨外雜誌創辦人無畏叛亂罪起訴逮捕的風險,勇敢呈現出的社會真實。

 

【2022自由路上藝術節X言論自由日】

展覽:潛伏的意志:黨外雜誌內的湧動真相

展期:4/7~4/24 11:00-20:00(每週二與4/9停展一天)

地點:祿福髮廊(好民文化行動協會隔壁,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8號)

 

【2022自由路上音樂節 音樂表演X倡議市集】

活動時間:4/9(六)14:00-19:30  

活動地點:台中市東區東峰公園二二八紀念碑廣場(七中路&興大路口)

 

媒體聯絡人: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專員楊涴筑 0927071766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題目:藝術與介入:橫跨歷史與國界的台灣瑞典創作經驗分享
時間:5/9(五) 19:00-21: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講座介紹|
在本次的講座中,藝術家鄭亭亭將會分享其去年於瑞典 Skövde 美術館駐村的經驗,並呈現駐村創作的部分成果,藉此討論台灣與瑞典過去與現在之間的關係,並由此檢視藝術之於社會介入的可能性。
在前往瑞典前,藝術家鄭亭亭跟隨政治家兼運動家彭明敏的逃亡路線,帶領觀眾經歷其離台前兩天在台北的心路歷程。在前往瑞典的途中,藝術家也追隨彭明敏的移動路線,從台灣,經過香港、曼谷、哥本哈根,抵達斯德哥爾摩。而在Skövde期間,他更邀請了當地有著不同遷徙經驗的居民,一起玩撲克牌遊戲 Oh Hell,就像彭明敏離台前與協助他的美籍傳教士們一樣。在遊戲中,藝術家與參與者藉由設計好的劇本,共同分享彼此的遷徙經驗,而藝術家本人也會在鄭亭亭、斯文赫定、彭明敏三個人的角色之間穿梭,一同討論身份認同和家對他們的意義。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