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自由路上藝術節】電影放映暨映後座談:《給阿媽的一封信》現正報名中

2022年2 月15日

●入圍第58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第28屆台灣國際女性影展金獎
●法國Les Rimbaud du Cinéma影展最佳紀錄片獎
○最佳原創電影配樂獎
●入圍2021全亞洲獨立電影節
○法國尼斯國際影展「最佳歷史意識獎提名」

今年自由路上藝術節主題《對話?如何?》試圖以不同角度觀看、談論台灣歷史並促進社會深層對話。本次藝術節的開幕電影《給阿媽的一封信》,試圖以藝術創作進行對話,讓年輕人在與阿公阿媽的對話中追尋家族記憶,從長者角度理解台灣歷史。

本次電影座談特別榮幸邀請導演陳慧齡分享創作經歷,並邀請文華高中公民老師蕭唯善一同擔任與談人,一同討論電影中的歷史與記憶。

|時間:2022年2月27日(日)14:00-16:50

|活動流程:

14:05-14:20 開放入場

14:20-14:25 活動開場

14:25-16:10 電影放映

16:10-16:35 映後與談

16:35-16:45 QA

16:45-16:50 活動結束

|地點:萬代福影城金廳(台中市中區公園路38號)
|與談人介紹:
陳慧齡
陳慧齡導演畢業於臺灣師大美術研究所,之後到法國學習紀錄片製作並往返臺法拍攝紀錄片《給阿媽的的一封信》。同時導演也發起「島嶼的集體記憶教學計劃」,與全國各地二十多所學校合作,提供紀錄片當教材與學生對話,鼓勵教師跨科共備,從家族記憶課程設計,擴展到社區、國族記憶,更跨越國界實行「世界故事交換計畫」。
蕭唯善
文華高中公民老師,《素養教室:學習審議民主》《教室外的公民課:從思辨、對話到公民行動的啟蒙》作者,長期關心台灣社會,包含轉型正義、審議式民主等議題。

 

✸ 報名連結 / https://www.ccat.tw/civicrm/event/info?reset=1&id=159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臺中市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台中市新文化協會

●共同主辦:財團法人臺中市林李娥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台中市陽光城市發展協會

●指導贊助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內政部

●合作單位: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財團法人鄭南榕基金會、財團法人台灣青年基金會、哲學星期五@台中、全面罷免、拚場文化、蘭陽創新發展協會、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台中分事務所、台中影迷站出來、萬代福影城、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台中教育大學摸索社、韶wei SHAOwei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