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自由路上歷史實境漆彈 重現「教化會館之役」紀念人民英勇抵抗精神

2021年4 月08日

313自由路上歷史實境漆彈 重現「教化會館之役」,紀念人民英勇抵抗精神

相關報導

中央社 經濟日報 yahoo新聞 自由時報政治版 自由時報台中市地方版 

PChome新聞 top news(大台中) 新頭殼 東森新聞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台中市新文化協會、台灣民防協會⋯等民間團體,今(3/13)於台中滾球運動場舉辦「#教化會館之役歷史實境漆彈」,盼讓社會大眾知道二二八事件後,台中市民見到國府軍以機關槍掃射街區,憤而武裝攻擊國府軍的教化會館。台中的教化會館之役也是二二八中最激烈的城市戰役。活動邀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主委楊翠、財團法人史明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黃敏紅、立法委員陳柏惟、台中市議員江肇國、黃守達等參與,台派漫畫家Nagee更代表台灣民防協會參加,帶來射靶練習的場外活動,象徵守護台灣,從過去與現在都從青年開始。記者會上,更共同以口號「二七部隊精神再現」、「自由路上義起反抗」「堅守人權民主」、「銘記反抗壓迫精神」,邀請市民朋友打漆彈、看展覽、感受為義反抗的精神。同時,場外有台灣民防協會也特地設攤教導民眾打靶練習。也有「#反抗的雙城展覽:1947台中/2019香港 」,#邀請民眾瞭解香港與台中不同時空,市民同樣反抗暴政、守護家園的決心,也呼籲大家記住台灣的歷史、關注香港的現況。

台中市新文化協會執行長陳彥斌表示:「二二八前夕的台中,教化會館之役是最激烈的城市戰役。3/3國府軍清晨派架著機槍的軍車進入市區,還開槍掃射人群聚集的街頭,憤怒民眾看到無辜傷亡,包圍軍車最後聚集的教化會館。我們口訪過這場激烈戰役的參戰者,三個月前逝世於日本大版的曾秋祈前輩自述,他因小學曾是棒球隊員,所以入夜後,拿著三顆手榴彈摸黑投往教化會館二樓,摧毀陽台上的機關槍,民軍戰局才轉居上風。除此之外,獲知市區市民起義後,結合附近青年攻打大坑彈藥庫,取得大量槍枝、手榴彈,運往市區補給民軍。雙方激戰到黑夜,陽台機關槍摧毀後,民兵開來消防車心戰喊話,表示國府軍再不投降,消防車內裝滿的汽油將火燒教化會館。近三百位國府軍才脫下白色內衣,掛在槍尖上,先是舉出窗外,進而排隊魚貫走出投降。此時,約是夜間10時左右。整個夜晚槍林彈雨,但也因為二七部隊我們才免於二二八的無差別屠殺。」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林芳如執行長表示:「74年前,二七部隊的故事是台灣人武裝反抗暴政、勇敢守衛家園的故事。這些故事的主角,很大部分是學生組成的青年軍。教化會館之役是在二七部隊組成前。面對臺北發生二二八事件後傳來的各種消息,市民大會後組成民兵維持台中治安。這樣的心情直到國府軍後用機關槍掃射市區,激發他們憤而攻擊國府軍聚集的教化會館,從白天駁火到晚上,最後還用消防車假裝要裝汽油火攻,欺敵戰術讓他們投降。許多前輩口訪都表示戰況激烈也會害怕,但是他們還是挺身而出,這也是最讓人感動的部分:人民能克服自己的恐懼、為正義挺身而出,義不容辭團結反抗暴政、守護家園。當年的台中,以及現在的香港都可以看到。那麼未來的台灣呢?台灣面對中國政府不放棄武裝統一的恐嚇,傳承二七部隊反抗暴政守護家園的精神非常重要,而有裝備自己守護家園的能力也很重要。」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楊翠主委,也是作家楊逵的孫女表示:「楊逵當時在教化會館附近,當時以「一陽週報」宣傳守護台灣的理念,招募了許多人加入民兵反抗。促轉會對於民間團體藉由舉辦活動讓在地民眾認識歷史、及當時青年為了反抗不公義而起身行動的作法,相當支持,因此我們也特別來參加好民這場以二七部隊為主題的歷史情境漆彈活動,主辦單位透過活動讓更多在地青年用身體切身體會當時的歷史精神。我也相信,#用身體去經驗的歷史,#是最不會遺忘的。」

史明教育基金會黃敏紅董事長今天也特別到場,代表基金會發言:「二二八事件後,台中市相對較少傷亡的主因就是因為有民兵二七部隊的反抗,還有市民的支持。如今面對中國的壓迫,#台灣應該自覺武裝保衛家園的意識、這樣的意識跟國防一樣重要,而教化會館戰役是台中的市民朋友乃至於台灣人要記得的歷史。」

立法委員陳柏惟以直播鏡頭帶領民眾共同參與,另外也表示:「過去國民黨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以威權統治的方式壓迫了台灣人民,因此也造成許多政治受難者,當時的受難者都不敢將這些公諸於世現唯有透過歷史檔案揭露這些真相,像是昨日促轉會要求國民黨交出政治受難者的檔案,可是國民黨卻沒有給予任何回應,國民黨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應好好回首過去那段歷史,有誠意撫平過去的傷痛,彌補過去所造成的傷害。台中民兵在過去為了民主站出,前輩們用武器跟機槍守護台灣,未來我們用選票、言論自由,使台灣真正走向民主、自由的社會」

台中市議員江肇國表示:「二七部隊讓我們看到台灣人民反抗,追求自由民主的精神,同時也要記得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仍在反抗,像是香港,泰國、緬甸需要大家持續關注、聲援,讓民眾勇敢參與教化會館戰役、擊敗國府軍的精神傳達下去。」

台中市議員黃守達表示:「在過去那樣的時代背景下,二七部隊組織民間共同抵抗暴政,對於臺灣獨立反抗更是珍貴的史料,而這份經歷與歷史,希望透過這場教化會館之役實境漆彈將這份義起反抗精神傳達下去。」

漆彈場外展覽漫畫家王永成所繪製《二七部隊(上)》漫畫中第四話〈教化會館之戰〉,以及風傳媒記者吳逸驊拍攝2019香港反送中街頭抗爭,讓民眾經歷不分時空、共同守護家園、面對政府不義而反抗的決心與行動。也呼籲教育單位將人民反抗不義政府的精神,納入國中、小教材,讓後代更了解這段血淚交織的歷史。

-記者會日期:3月13日(六)上午10時

-地點:台中市滾球運動場(台中市東區自由三街)

-視覺亮點:反抗的雙城廊道展覽:1947台中/2019香港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