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譴責國民黨立委混淆不義遺址認定標準 要求儘速「不義遺址保存條例」儘速立法 勿漠視中台灣在台灣民主自由追求的努力與經歷的傷痛】
今日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審議「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草案」,好民文化行動協會由副理事長林芳如代表出席,與十個推動轉型正義的公民團體在召開聯合記者會,共同表達希望「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能在本會期通過,並譴責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國民黨立委鄭天財兩位委員所提出的版本試圖將原本依據《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以下簡稱《促轉條例》)所定義的威權統治時期「不義遺址」,擴大到清代以降的人權事件都可以適用,此舉試圖淡化與模糊基於「轉型正義工程」對這些戰後威權統治時期國家暴力不義空間的保存、記憶、標示、推廣人權民主教育的重要工作,弱化台灣民主鞏固。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副理事長林芳如代表出席,發言表示,今天代表台中關注轉型正義議題的民眾上來發言,其實內心是帶著憤怒上來的,因為,國會怠惰立法,已經導致台中和平日報社這個重要的不義遺址潛力點因私人產權而遭夷為平地,即將成為與在地歷史記憶脫節的旅館。
台中和平日報社是戰前成立,其中兩位為人所知的撰稿記者,包括:文學家楊逵、二七部隊部隊長鍾逸人,都因以筆為劍的批判反抗精神,在日治時期與國民黨威權統治時期多度被捕入獄。然而,對台中城市歷史如此重要的不義遺址,因國會怠惰立法,而導致市民永遠失去在歷史場景認識歷史的機會。
台中還有另一個也具不義遺址潛力的地點,就是台中看守所。1992年刑法一百條修正後,台灣才有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而在修正公布後,曾因政治主張而被羈押在台中看守所的最後一批政治犯,因而死裡逃生。因此,台中看守所是見證國民黨威權統治時期司法不義的重要地點,希望法務部等相關單位重視。
此外,林芳如也表示,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國民黨立委鄭天財兩位委員要將威權統治期間從1945年到1992年擴大解釋到清代以後,這是貍貓換太子般、試圖抽換民主轉型前威權統治的定義,這無關族群經驗,而是違反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對威權統治時期的定義、刻意混淆視聽、抽換轉型正義概念的政治操作。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去年與其他民團共同推動台灣成立「519白色恐怖記憶日」,正是因為國民黨來台後,以軍事戒嚴讓台灣成為世界上最長的威權統治之一。國民黨威權統治造成的社會傷害尚未痊癒,而在野黨還濫權拖延不義遺址專法立法,導致地方民眾失去在歷史場景認識歷史、形塑地方認同的機會,非常不應該。最後也強調,「《保存條例》修法內容要明確規範相關權責機關「應當」擔負起推動大眾認知該場所空間的轉型正義教育的責任,讓中台灣的民眾了解,威權統治時期國家暴力的樣貌,以凸顯民主轉型後,台灣民主的反省。我們希望,在民主轉型之路與正義追求的過程中,相關單位不要漠視中台灣曾經在台灣民主自由之路上的腳印。
完整記者會新聞稿:https://www.tahr.org.tw/news/3627
民視報導:https://youtu.be/n3caV_5NOC8?feature=shared
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918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