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流備忘:戰地啟示錄II】展覽開幕講座側記

2023年10 月20日

【亂流備忘:戰地啟示錄II】展覽開幕講座側記

策展藝術家黃國才以社會參與賦權與反抗為主題進行分享,他表示中共對香港的侵略和台灣不同,是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後續而起的兩次抗爭運動,則有不同表達訴求的方式,從2014雨傘運動定義為公民抗命,包含靜坐、尊重法律等概念,但黃國才也說其實不守法的是政府;而反送中運動定義為武力抗爭,但武力不是暴力,是be water。

回顧過往,最初黃國才的藝術創作關注無家者、居住問題,但他也說這些社會性議題,其實背後也都是政治議題,他也慢慢從中達到政治覺醒。然而要怎麼參與公民抗命呢?他的方式是社運藝術,用藝術串聯受壓迫的人和共同體。

關於抗議藝術/社運藝術,他則總結至五個重點:大(大型體積)、輕(重量輕便)、明(容易明白)、藝(藝術感覺)、快(快速散播)。利用這五個重點,他曾開著粉紅坦克上街;把自己綁在街頭貼住嘴巴,舉牌寫著「無事」;扮成港警做勢用警棍毆打;在抗議街頭上假借藝術討論之名,行心理輔導之實。他也曾化身不同角色融入街頭,例如黑社會人物「財哥」,或扮成港警在街頭帶唱「光輝歲月」,甚至裝扮為摩西提出五大訴求。

他也提到兩個特別喜歡的金句,分別是「不作準備就是準備失敗」及「WAR 代表We are ready」,因此他最後也提醒,和平主義者不會主動挑起戰爭,但獨裁者會以各種藉口進行侵略。生於亂世,有種責任,我們必須做好準備,在不同崗位下發揮公民責任,在必要時戰鬥對抗外敵,保護我們的家園。

亂流備忘:戰地啟示錄Ⅱ

 ⚫黃國才藝術個展⚫

展覽時間⠆2023/10/14-10/29 13:00-18:00

展覽地點⠆群島藝術園區 台中市西屯區西安街277巷2號

393313199_347043841021762_6783863614864582703_n.jpg (2048×1149)

393740367_347043381021808_6626482659797153937_n.jpg (1753×986)

393268020_347043371021809_878067952545084744_n.jpg (1620×1080)

393750495_347043734355106_8683133342507583713_n.jpg (2048×1367)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