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好國學院】以講座與影展談中國文化與戰爭威脅台灣民主 ,開幕講座邀請曹興誠談台灣的光明前途

2023年5 月27日

台中市好民文化行動協會與台灣中社等中部公民團體在今日(27)開啟下半年「2023好國學院:認知作戰及民主防衛」系列活動,開幕講座邀請到聯電創辦人、八不居士曹興誠董事長,以〈為什麼台灣可以走向文明社會,而中國不行?〉從西方啟蒙運動的歷史談台灣獨立運建國作為文明進展的必然,鼓勵台灣人勇於迎接光明前途,拒绝踐踏人本主義與人權的中國共產黨。好民文化行動協會自5月至11月開展的「好國學院」將以六場系列講座、一場論壇談論台灣安全與民主受中國認知作戰與軍事侵略的恐嚇下,個人、乃至民間力量如何由下而上凝聚民主防衛的共識與行動方案。活動主題包括媒體識讀、抖音與社群媒體認知作戰、中國用詞的文化統戰、地方全民防衛能量.......等。此外,也邀請香港藝術家黃國才以自由民主與獨立戰爭為主題為展覽,並在11月舉辦「中國切片影展」,放映有關中國大眾文化與人權爭議的電影,邀請社會大眾看見中國,並共同思索「小國小民」與「極權強國」之間的差異。

活動上,曹興誠董事長以「台灣的光明前途」為題,講述台灣為何可以走向文明而中國不行。

曹董表示:「台灣要維持獨立地位,遵守啟蒙精神,必定有光明的前途。」台灣不可能不獨不統,那是一個話術、陷阱,那是一種不存在的立場。曹董事長也進一步強調,中共是違反啟蒙精神的;也是違反人本精神的,中共政權在國際上踐踏人權眾所皆知,這怎麼會是「復興中國?」而中共所言的民主、法治在民主集中制下也顯得荒謬,在極權底下所見都是內政暴力,香港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而在習近平上台後,中國的處境就更加困頓,不只是香港,甚至維吾爾族、圖博受到的種族肅清、壓迫言論自由、擾論自由市場、打壓私人企業等族繁不及備載。而曹董也提到,中國若動武,世界大部分的民主國家都是支持台灣的,「不獨不統,不能保持現狀。如被統一則臺灣生靈塗炭,維持獨立則臺灣前途無限。」臺灣現在實質是獨立的,實質而名上未歸,這些恐嚇肉眼可見的慢慢失效了,坦白講,我認為,臺灣走到國家正常化的最後一哩路,希望大家不要怕中國的飛彈,那可能是你完成國家正常化最後需要的試煉,我們只能訓練大家如何避免,如何在可能戰爭當中減少傷亡,如何互助,你需要訓練這個,這是台灣需要做的。我現在常在講說,美國國歌最後兩句話叫什麼,自由之地、勇者之鄉,勇者才有自由,如果想不受任何傷害,那麼你沒有資格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主權獨立國家的後裔,這個我們要讓大家知道,我們大家應該要建議這樣的一個共識。所以要讓年輕人了解,兩岸和平就是個謊言,兩岸談和是最大的詐騙,中共在南京中山立了一塊中華民國的墓碑,墓碑上寫說,生於1912滅餘1949,他們把中華民國當死人,那當死人怎麼回來?你當我是死人你要跟我談什麼,中共說你中華民國死了,我要搶遺產,遺產就是台灣這塊地,怎麼會有和可以談?有人宣佈你是死人,宣佈你是沒有行為能力的,宣佈你的財產就是他的,那你是要跟他談什麼,這就是大家要去努力的,不要被騙了,我們是受詐騙王國,不要再傻了。最後曹董也再談香港,「我應該要支援關懷別人,讓大家知道中共的危險,當然也會透過這些行動,讓大家知道我們跟中國的差異。」

活動主持人,合辦單位台灣中社社長董建宏表示:在大家還沒有很明確的台灣意識之前,我們就有一群支持民主的前輩,在許許多多的場合為我們今天可以得到的民主,奉獻自己,做了許多犧牲,才能讓我們今天有這個機會,共聚一場來討論民主的真諦,永遠不是只停留在選舉。民主的真諦,是一個需要不斷反覆討論辯證的過程。曹董事長以自身的經歷,非常清楚的告訴我們台灣如果沒有辦法努力的去認清自己存在的國際社會的角色,那麼我們今天所珍惜的民主,我們擁有的許多寶貴的生活方式,都有可能消失。明確的告訴這個社會,我們應該要為台灣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去努力和奮鬥,我們應該要積極的去訓練自己,在面對所有可能的狀況時,我們應該要怎麼去保護自己,就像成立黑熊學院,這對台灣來說其實是一項很重要的改革。

過去很多人對當兵其實也沒有很多好的回憶,這相對來講就是要檢討我們的軍事結構和我們的軍事體系,仍然是當時黃埔時代的觀念,非常落後的軍事訓練結構,居然在21世紀的台灣仍然存在,黑熊學院的存在正是在告訴我們,保衛國家應該要有更進步的方式我們的祖先告訴我們,台灣應該要現代化,一百年後很不幸的我們還在講這件事,民主不代表現代化,現代化需要更多的想像,包括曹董剛剛說的,台灣很多人很容易受騙,關鍵原因就是我們根本缺乏現代化的邏輯訓練。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理事長林芳如表示,民主政治是能對權力跟政治的自我否定跟反省文化,而台灣與中國最大的差別,在於習近平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不願自我否定各種違反人權的侵害行為,可是台灣卻能夠透過民主政治與公民社會的力量,不斷自我修正。中國民族主義用單一價值與武力威脅企圖威脅世界和平,這是不僅威脅台灣人的尊嚴,這也是赤裸裸的暴力表現。因此,我們好民的會員、因中捷事故喪生的林淑雅教授早在2005年就批評中國反分裂法要以武力統一台灣的企圖,她説「中國威脅的不是台獨份子,是你和我」,她在2019年更主筆【台灣原住民至中國的一封信】,直指「習近平先生強調以武力為後盾堅持統一台灣,這是不懂尊嚴,這種強權不偉大也不令人嚮往,因為台灣人相信對土地謙卑、尊重其他生命、與各族群共好共存」。好民文化行動協會過去帶著年輕世代與社會溝通推廣轉型正義,我們邀請大家從歷史中認識自己,認識台灣社會過去對民主的渴望,包括外省族群、原住民族等等,不怕坐牢、死刑,也投入台灣人自主自治的民主追求。如今,生於民主享受自由的年輕世代,我們邀請大家在不用委屈與恐懼的土地上,看見中國現況,並且共同思考,除了選舉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如何守護民主自由的社會價值,並且讓這件事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今年2月,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公布的的全球自由報告中,台灣獲得94分,位居亞洲第2、全球第17;而中國則僅獲得9分,被列為不自由國家。本次活動主旨以面對中國侵略事實為題,規劃講座、藝術展、電影座談,從文化活動帶領參與者一窺中國極權社會的反人權問題,以及台灣正從哪些管道被中國侵略;而又該提升哪些素養積極面對極權侵害手段。其中,好民特別強調應重視中國長期忽視的反民主、反人權行為,例如已延燒多年的「新疆再教育營」、「徐州鐵鍊女」、「唐山打人」等案件。此外,台灣人遭受中國逮補的情況,包括李明哲遭中國關押,或是近日八旗文化總編富察赴中探親疑似遭祕密拘捕、東森新聞記者至福建報導軍演遭扣留,以及即將升級的「反間諜法」,都需要警覺中國對於台灣人各種交流的人身安全威脅。因此,「2023好國學院」將透過各式講題與民眾共同認識中國,並思考應對認知作戰的方法與型態,並從民主防衛強化共識,提升社會韌性,從日常生活落實守護台灣民主。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