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件75週年 自由路上藝術節啟動 邀請大眾直視黨國威權統治 開展社會對話 呼籲各直轄市政府積極移除威權象徵

2022年2 月26日

2022自由路上藝術節 媒體報導✨

自由時報:《台中》自由路上藝術節 籲除威權象徵

https://tinyurl.com/y82muutx

中央社:228事件75週年 自由路上藝術節盼為空白歷史上色

https://tinyurl.com/yc7vhsb8

大台中新聞:二二八事件75週年 自由路上藝術節與社會對話

https://tinyurl.com/yvetsa89

華視新聞網:【台語新聞】二二八事件75週年 自由路上藝術節開跑

https://reurl.cc/3jZpvM

Taipei Times: Freedom festival to return color to Taichung history

https://tinyurl.com/48vf2jz3

Focus Taiwan: Freedom festival opens ahead of 228 memorial day

https://tinyurl.com/bdecx4fb

 

 

今年是228事件紀念日75週年,好民文化行動協會與台中市新文化協會主辦第四屆「自由路上藝術節」,並有鄭南榕基金會、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臺中市林李娥教育基金會、勵馨基金會台中分事務所、台灣青年基金會、拚場藝術撞擊、蘭陽創新發展協會....等多個團體共同合作,以多場電影放映、劇團表演、黨外雜誌與禁書展覽、講座、走讀活動、音樂會的多元形式,邀請社會大眾直視黨國威權統治、集體社會記憶空白的情況。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與台中市新文化協會自從2019年響應紀念鄭南榕先生為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而自焚殉道30週年,在台中發起探討轉型正義、講述台灣歷史的自由路上藝術節。活動至今已進入第四屆,今年今年活動主題為「對話?如何?」

民主前輩鄭南榕先生么弟鄭清華先生 、作家朱宥勳 、立法委員張廖萬堅、臺中市議員黃守達、前臺中縣長廖永來等貴賓均出席活動支持。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執行長林芳如表示,今年五月促轉會即將解編,過去轉型正義的工程除了平復政治受難者名譽與揭露過去司法不公、以及許多檔案揭露與梳理歷史,但是這樣並不足夠,特別是威權象徵的移除是非常必要的。如今,已明確在檔案裡揭露蔣介石不當介入司法審判,造成許多人有期徒刑成為死刑,紀念蔣介石對許多政治受難者家屬而言是不正義的。台中市政府已於年初文資審議中決議拆除原省議會議事大樓朝琴館、議員會館蔣中正銅像,我們希望台灣各直轄市政府跟文資委員能積極處理威權象徵的移除。

自由路上藝術節從第一屆紀念鄭南榕先生,走到現在集結許多夥伴,一同為台灣空白的歷史上色。本次主題「對話如何」,在後面加了一個「 按怎」,其實是因為還有很人不了解台灣歷史,甚至會說「按怎?」。希望透過藝文活動的規劃,帶民眾深入感受威權統治時期帶給社會的壓力,並看見鑲嵌在社會關係中的獨裁統治,共同思考,解嚴後的民主社會如何面對沒有人是局外人的社會事實,以期待社會大眾理解在歷史的傷口重生之際,有必要面對中正紀念堂轉型、公共空間中移除蔣介石銅像等面對威權遺緒、空間解嚴、不當黨產之議題。

台中市新文化協會陳彥斌執行長表示,自由路上藝術節除了紀念75年前所發生的228事件,也是紀念鄭南榕前輩為言論自由的犧牲。鄭南榕前輩曾說過:「剩下的,是你們的事了」因此新文化協會也承擔起這樣的責任,持續紀錄民主前輩的故事,而這樣的精神,不僅是好民的事,或者新文協的事,而是所有台灣人的事,並且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鄭南榕胞弟、自由之路藝術節發起人鄭清華先生表示,自由路上藝術節今年來到了第四年,不僅持續用創新的方式,以藝術媒介跟社會對話,並串聯起了各個世代,讓每一個世代補足了歷史記憶,尤其是讓年輕人認識了屬於台灣的文化。此外,也呼籲政府在處理轉型正義議題時,不要重蹈初期的錯誤,讓民眾有不好的印象,而是讓這個議題能夠持續的邀請社會大眾對話、理解,及培養公民意識。 

作家朱宥勳表示,我們這代人的特殊性是「對威權的認識是從文獻而來」,僅從統計數字感覺到威權是困難的,這使得我決定從文學和小說出發,以創作提供對威權時代的感覺及情緒。

現在高中生從《返校》得知過去讀書會被去關,一部電影改變了整個世代的認知,但僅有這樣是不夠的,我現在的工作是找回更多舊的記憶,找回來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延續,以創造一個創作的世代。

台中市議員黃守達表示,近期不管是電影《時代革命》帶來的迴響,或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事件都對台灣人帶來很深的感觸。面對威權,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守護家鄉的意志,而這意志則是源自對家鄉的愛。而這也是自由路上藝術節持續培養、灌溉給社會大眾的信念,也是我現在正努力做的事。期許在未來的路上,我們可以「走在自由,通往成功,邁向建國」

前臺中縣長廖永來表示,歷史就是記憶與遺忘,本次活動主題為「對話」,在對話前我們要傾聽,了解外來的聲音以及未來的樣貌。近來發現有很多好的事情發生,像是教科書中可以找到很多台灣人的歷史,現在看烏克蘭的現況,如果台灣也遭遇到戰爭,會反映出台灣的民主面貌是什麼。

從自由到建國路雖然不長,但是路途很辛苦,卻是必須要走的路,更是我們要一直努力的方向,需要有更多的文化社會運動來支持。

立法委員張廖萬堅表示,在威權的壓迫下,許多人對於台灣的歷史是空白的,而所創作的內容則像是沒有了靈魂。

而近幾年,許多的電影開始講述屬於台灣的故事,除了電影,也可以看到有越來越多年輕人投入以台灣為主題的創作中,也期許在這樣的浪潮下,過往被壓抑的部分可以恢復生機,重拾屬於台灣人的靈魂,有了靈魂,即便像是碰到了現在烏克蘭的處境,也不會只有恐懼。

開幕記者會上,張士三醫師醫師為代表的3+1弦樂團,演奏了與台灣歷史呼應的歌謠,包含了思想起、雨夜花、月夜愁、燒肉粽、黃昏的故鄉,不僅向民主前輩的奮鬥精神致意,也帶出了台灣人被壓抑且悲情的過往,而這樣的過往是當代的台灣人所要持續記錄並傳承下去的故事。

藝術節活動日期自2/26開始到4/24,除了邀請作家朱宥勳進行「小說中的二二八」講座,並在2/27的開幕系列活動,在萬代福影城放映入圍金馬最佳紀錄片、法國尼斯影展獲頒最具歷史意識電影的《給阿媽的一封信》,3/5的互動劇場「無/法/對/白」也同樣涉及關於世代之間,對於政治受難經驗的世代對話。今年同樣有「撐香港」的活動,將在3/19放映影片《夏雪將至》,並邀請遭香港指控違反香港國安法的中研院吳叡人教授與談。此外,也將有從在地脈絡與藝術文化脈絡探討不當黨產議題的講座,邀請民眾一起認識台灣。自由路上藝術節,是由台中發起,強調台灣透過多元的藝文活動,訴說屬於台灣人的民主追求的遭遇,讓更多民眾看見這份追求正義、捍衛自由的反抗精神。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臺中市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台中市新文化協會

●共同主辦:財團法人臺中市林李娥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台中市陽光城市發展協會

●指導贊助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內政部

●合作單位: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財團法人鄭南榕基金會、財團法人台灣青年基金會、哲學星期五@台中、全面罷免、拚場文化、蘭陽創新發展協會、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台中分事務所、台中影迷站出來、萬代福影城、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台中教育大學摸索社、韶wei SHAOwei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