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民短評:從台中網球中心的用途變更_看盧市府的運動產業政策

2019年12 月19日

文/  好民市政監督小組 Water  

臺中市議會從12月5日至13日間進行市政總質詢,於13日的會議中,有議員針對「臺中市網球中心工程規劃大轉彎」一事,向台中市政府運動局提出質詢。

 

臺中市網球中心座落於北屯區,原計畫興建18面網球場及3,000個觀眾席,現縮水為中央球場與10面練習球場,最大球場僅能容納980名觀眾,附屬規劃的景觀廣場與停車場等也被刪除,使原本規劃為國際賽事舉辦地的臺中市網球中心,無法達到預期功能。對於議員的批評,台中市政府運動局僅回應,將把台中市網球中心規劃為多功能使用的場地。

 

相信市民朋友們對於有多功能使用的運動場地也樂見其成,但我們要問的是「難道沒有其他地方能納入規劃嗎?」為何要將一個原本舉辦國際網球賽事的場地,硬生生轉換用途呢?

 

一個能辦理國際比賽的網球場地,其場地規格、觀眾席、停車場及相關配套建設,都須符合一定的標準,投資金額也很高,但高投資是為了高回報,若在台中辦理國際型的網球比賽,首先國際賽事所帶來的收入就很可觀,而且有了國際賽事當火車頭,球衣、球拍等相關產業也將會跟著受益,台中在地的選手更可以在家鄉與其他國際選手交流,更重要的是,這將會帶起台中市民參與、觀看運動賽事的風氣,使運動場地的租金與相關支出成本,能透過門票回收,形成良性循環。

 

然而,盧市府的施政卻是將原本規劃辦理國際賽事的網球場,直接變更用途,這樣不但讓先前的投資無法達到預期的收益,更無助於帶動台中運動產業的發展。

 

這讓筆者不禁猜想,難道是盧市府財政出了問題,便開始從長期不受重視的運動產業下刀砍預算?於是進一步查了一下明年(2020年)的總預算案,果不其然,台中市政府運動局的預算明年僅剩約10億元,對比今年的22億5千萬多元,硬生生的大減12億元,直接砍半!

 

若是台中市政府的財政困難,相信市民都能體諒,但何以運動局官員在面對議員質詢時不直說心中的委屈呢?

 

於是,筆者仔細一看,原來運動局是有苦說不出!盧市府明明一直說台中市財政困難,甚至在今年連賣了好幾筆土地,宣稱平衡收支。然而,明年台中市政府歲出預算(總支出)卻不減反增,從今年的1,246 億5,644 萬元,增加 168 億 3,411 萬 2 千元,增加比率高達13.50%。對比運動局的預算被大砍超過50%,盧市府重不重視運動產業,大家可以自己評價!

 

對比同為六都之一的桃園市,因良好的規劃,使城市的運動產業蓬勃發展,反觀台中,從預算到施政選擇,顯現出盧市府根本沒有完整的運動產業藍圖,也沒有把運動產業放在施政的優先順序前位,盧市府施政團隊應把議員質詢的內容作為重要的提醒與參考,並在檢討後,向市民報告台中市未來運動產業的具體規劃。

 

台中氣候宜人,也曾培育出許多優秀的運動選手,在地也有為數眾多的運動產業相關從業人員,台中市民絕對值得擁有更好的運動產業環境!

 

相關新聞:https://udn.com/news/story/7323/4224752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