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影展限定好民飲品優惠

2018年10 月17日

藉由四部電影播映,本季影展依序傳達全球暖化、碳排、核能、空氣污染等議題資訊,呈現被揭露的真相,也思考公民自身所能投入的行動影響力;時屆秋冬空污季,觀影之外,一同檢視呼吸之間的荒謬致命源,和我們在這塊土地上居住的正義及權利。

● 市民影展 ● 

10.17 
全球暖化訴訟案:基瓦利納的命運 
與談|許菀庭 /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成員
Ben Addelman|2011|美國|90 min

10.21 
我們的巴黎協議 
與談|岳祥文 /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能源教育講師
Mark Decena | 2016 | 美國 | 72 min

10.24 
漢娜反核日記
與談|陳詩婷 /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Fredrik Oskarsson | 2016 | 瑞典 | 80 min

10.27 
脫口罩!找藍天 系列紀錄片
與談|林芸彤 / 影像工作者
2017 | 台灣 | 普遍級
西海岸異世界 | 馮偉中 | 4 min
寶島微塵 | 邱禹鳳 | 3 min
空氣男孩 | 莊知耕 | 15.5 min 
九百公尺的距離 | 林芸彤 吳端盛 | 6.5 min

放映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協會
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報名連結|https://pse.is/AJJ9W

⦁ 備註

1. 報名與其他場次資訊 https://pse.is/AJJ9W
2. 活動免費入場,前5位入場之報名者獲贈影展限定好民飲品30元折價券1張,每位報名者限贈乙次。
3. 定期定額挹注好民 http://ccat.psee.io/9TJCT
4. 主辦單位保有活動內容變動之權利。

Tags:  市民影展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