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座|認識 藏畫的女人:張捷✶
▌ 台灣油畫家—— #陳澄波
陳澄波於1895年2月2日出生於嘉義,早年出身貧困的他,直至就讀高校才接觸繪畫,過程中受石川欽一郎的啟發而踏上藝術之路。
1926年,陳澄波以描繪嘉義景致的《嘉義街外(一)》入選第七屆帝國美術展覽會(帝展),成為首位以西洋畫入選帝展的台灣人。
然而,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國民黨軍隊自基隆登陸,隨即南下嘉義。陳澄波與潘木枝醫生、盧鈵欽醫生擔任其中的「和平使」,準備前往水上機場與國軍談判,卻遭到中華民國國軍的拘捕與刑求,並於03月25日一同被帶往嘉義火車站,公開槍決。
▌撐在遺體背後的女人—— #張捷
他的妻子張捷,在收到陳澄波被槍殺的消息後沉默不語,那時因為許多人怕遭受到牽連,而不願意出借擔架,張捷強忍著悲痛讓孩子們把家中門板拆了,透過門板將陳澄波的遺體運回家,並偷偷請攝影師幫丈夫拍了張遺照。
這張遺照首次公開時,眾人震驚於陳澄波的最後身影,包含身上的槍孔竟得以完整被記錄下來。然而更令人震撼的,是遺體下方,蹲踞在地、以肩膀頂住門板的張捷,正是她用身體來承擔陳澄波的遺體,讓攝影師得以完整捕捉陳澄波受難時,含冤死不瞑目,以及胸膛被子彈貫穿、血染西裝的影像。
她瞞過政府監控體系,堅持留下陳澄波被槍殺後的遺照,而那張遺照一直藏在供桌上的自畫像背面,因為憲兵隊如果闖進家裡搜查,那是唯一不會被搜的地方。
我們能夠記得陳澄波最後的樣子,去看見國民政府的殘暴,是張捷奮力用肩膀撐起門板,她所承受的不僅是先生遺體與冤屈的重量,更是國家暴力的威權壓迫,唯有扛起如此巨大的重量,才能讓台灣人的苦難真相得以慢慢顯影。
邀請您一同參與這場講座,聆聽施如芳編劇的講解,重新見證門板下默默守護的身影,關於藏畫的女人——張捷 的故事。
圖片來源:陳澄波遺照,取自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 ∴✕﹢。
時間✶3.22(六) 14:00-16:00
主講✶施如芳|臺灣大學戲劇系教授、陳澄波基金會董事
主持✶黃意淳|中國醫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地點✶文創產業園區衡道堂小禮堂|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