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報名!【2025自由路上藝術節】台灣人談台灣的歷史敘述

2025年2 月11日

【2025自由路上藝術節✶島嶼星火】免費活動

✶開幕講座|台灣人談台灣的歷史敘述✶

立刻報名:https://neti.cc/R91RKLz

 

歷史,不該從別人的眼睛裡看見自己,而是要從自己的土地出發,書寫屬於自己的故事。

在過去,學校教育沒有台灣史,學校教育中國地理每一省為一單元,台灣僅僅只佔了最後一章節。那時,在我們的教科書裡,我們被動熟悉著長江、黃河,卻無從親近淡水河、濁水溪。

然而,在1995年,杜正勝負責主編和總訂正「認識臺灣(社會篇)」課程的教科書,這一切終於發生改變。歷史教育被重新編排,先讓台灣人認識台灣歷史,接著是中國歷史,最後才是世界史。讓台灣人從認識自己身處的這塊土地開始。之後,杜正勝正式上任教育部長,修訂高中歷史課綱,台灣不再成為中國的附屬內容,台灣史正式獨立成冊。

本場講座便是邀請杜正勝院士,作為歷史學家、前教育部長、本土化教育的重要推手,來和我們談台灣的歷史該如何被書寫?台灣人的故事該如何被講述?我們該如何理解自己的土地與過去?

如果你關心台灣人該如何述說自己的歷史,杜正勝院士將帶領我們思考歷史敘述的主體性。名額有限,這場講座,絕對不能錯過!

 

 

。﹢✕∴ ✶ ∴✕﹢。

 

 

時間✶2.23(日) 14:00-16:00

主講✶杜正勝|中央研究院院士

主持✶陳孟絹|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地點✶南園酒家2F|台中市中區民族號34號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