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開花:中台灣假訊息防禦學習圈】成果分享

2024年12 月05日

 

在台灣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都被錯假訊息壟罩,縱使已經有眾多的團體努力普及教育,並有許多查證的技術出現,但台灣仍連續10年蟬聯全球受海外假訊息影響最嚴重的國家第一名。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前1%的熱門假訊息最多能散佈給10萬人,但澄清消息難以突破1000人,錯假訊息面貌變得模糊不清,交融在日常生活中,引起人們的對立,使社會走向兩極化,讓公共議題無法透過討論達成共識。

好民為了提高社會公民對錯假訊息的免疫力,培力公民主動打擊錯假訊息,因此辦理『公民開花:中台灣假訊息防禦學習圈』的培力工作坊。

在我們的觀察中,有許多人努力在抵抗錯假消息,但訊息卻也不斷「進化」,從當初明顯錯誤的「生活資訊」類,轉變為複雜的「社會議題」類,要從議題切入錯假訊息的辨別其實十分困難。因此,好民跟中部的團體協力合作,包含:台中市議會觀察、1095東南亞文史工作室、勵馨基金會‧小青馨發酵室、台中文史復興組合,分別從市政、移工、性別、文資等四個主題規劃工作坊活動。

為了讓來自四面八方、不同背景的參與者,能夠以審議討論的方式,理解深埋在議題中的錯假訊息,我們首先帶領資深的好民志工進行桌長訓練,並在活動前提供參與者議題資料、安排專家演講與議題工作者的共同參與,讓參與者能夠帶著觀點進行思辨。

這次的舉辦需要許多前置作業與密集的討論,才能創造出好的審議環境,我們也在參與者的回饋當中,知道這些努力是有意義的!

來聽聽看參與者怎麼說:
→希望繼續辦理活動講座以延續參與和行動力
→可培養評斷訊息的正確方法,聽到不同的聲音
→雖然只參與兩場,但都有感受到各個桌長很用心帶著大家討論~
→透過查找資料中,發現一些議題的定義有模糊、有複雜,是很棒的經驗和討論!
→議題的講解和討論很值得深思,但因為沒參與他組的討論,所以別組報告內容顯得不夠清楚和了解,但這次整體活動給了更多層面思考新聞媒體的報導真偽和立場不同,偏頗的價值判斷,謝謝承辦人員

然而,每年努力籌備多元活動的好民,卻也在今年底迎來70萬資金缺口,打造理想世界確實所費不貲,在此邀請您與好民攜手同行、度過難關:

➤定期定額顧好國➡️https://tinyurl.com/yc5xr4hz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