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濫權,民主倒退,公民搶救,立院集結】

2024年5 月21日

【國會濫權,民主倒退,公民搶救,立院集結】
----阻止國會濫權法案三讀

 

眾多公民團體今日集結立法院,發起「為民主請假一天!公民排班,捍衛民主」公民行動,並提出行動訴求:
一、國會改革不應破壞權力分立,不應侵害人民權益。
二、退回國會三法,由委員會重審,517 議事錄不予承認。
三、拒絕立院變人大,抗議藍白沒收民主。
四、委員會應實質討論各黨提案:停止濫用「逕付二讀」、「全案保留」、「封殺
提案」、「散會動議」。
五、沒有討論,不是民主;全案保留,等於沒審;封殺提案,威權復辟。

好民今日由林芳如理事出席,發言全文如下:

大家好: 
我是台中好民文化行動協會的理事林芳如。我們從台中來到這裡, 是因為台灣好不容易從威權走向民主,並且來到國會三黨不過半的局勢,這是在過去威權統治時期,很多民主前輩們來不及看到的政治新局面。可是,我們卻要再次面對民主轉型後重大的民主危機! 舉著改革大旗的國民黨跟民眾黨,現在各種黑箱違法程序進行立法,而且還制定「藐視國會罪」。這是意圖限制言論自由、製造恐怖寒蟬效益、他們以改革之名,用民主反民主,讓台灣陷入民主危機。 
台灣脫離威權統治的白色恐怖陰影才32年,我們的民主轉型剛開始,又面對中國在台灣政治影響力的擴張。 請大家一起想想,這種國會文化,用台灣的民主侵蝕我們現有的民主秩序跟形象,這是我們台灣人想要的嗎? 

台灣的白色恐怖在1992年5月15日修正刑法一百條之後,我們才有 真正的言論自由,一般人政治的思想言論不會受到刑法箝制。 

可是,過去威權統治的國民黨、自詡為新政治的民眾黨,這個反對 黨陣營,卻要打算用刑法跟其他法律制定「藐視國會」罪。這是利用民主法治意圖製造恐怖統治。國會殿堂上的各種有關政治事務、公共政策的言論,怎麼可以用刑法來箝制? 他們說要改革,卻在做讓台灣民主倒退的事!如果這就是所謂的國會改革法案,我們在此要嚴厲譴責,用國會改革之名,卻是在製造恐怖!

台灣在威權統治時期,民主前輩們除了在體制外運動衝撞外,也透過參與選舉,在憲政體制內,追求民主改革。台中霧峰的台灣省議會,在萬年國會不具代表性的時候,就是監督執政黨最強的地方。當時,已經成為省議員的民主前輩,他們問政不只受到執政的國民黨用新聞封鎖進行輿論壟斷、他們跟家人還會受到 軍、警、特務人身安全的威脅與報復。 

即便受到這麼嚴重的打壓,議場上的在野陣營,也不會破壞憲政法治,他們以質詢進行深刻的政策批判,積極用自己的影響力在議場外深化民主,重點是,他們的價值是以人權為價值,進行爭取民主自由的政治改革目標。 

他們的努力,讓我們知道民主是一種價值,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社會實踐,更是一種追求自由文化、文明的社會工程! 

但是現在,國民黨跟民眾黨的立法委員,在台灣最民主、政治自由跟言論自由受到百分之百保障的時代,卻破壞法治來進行惡性的政治競爭。 

我們從媒體也看到有些政治人物刻意用高情緒張力的衝突場面,製造「議場如劇場」的媒體效果。這些都是在排擠對台灣真正重要的公共討論空間,侵蝕台灣民主。更別提,箝制言論自由、這種反民主的「藐視國會罪」。 

如果我們今日不用我們享有的自由阻止,在這些操作下,我們就會 失去真正的民主!你們正在藐視人民,我們中南部的積極公民不 會漠視這樣的事情發生! 

我在此特別要向來自台中的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喊話、台中曾經 是體制內推動民主改革的重鎮,請你不要讓台中人蒙羞!同時,也要呼籲中台灣的積極公民,打電話向您們選區國民黨、民眾黨立委,表達你們的不滿跟憂心,要求他們停止藐視人民、停止用改革之名、製造恐怖氣氛、停止讓台灣陷入民主危機,破壞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法治果實! 

以上就是我的發言,謝謝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