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0531五三一台北大空襲】

2023年5 月30日

照片資料來源:美軍航空隊攝

***

【歷史上的今天——五三一台北大空襲】

你也是聽說過「日軍轟炸台灣」的人嗎?

這樣的說法,一直到解嚴之後,都還是有學校老師把它灌輸給年輕的學子們,但事實上,真的是這麼一回事嗎?二戰期間,作為日本殖民地的台灣,有可能受到當時的殖民政權的轟炸嗎?

實際上,在二戰進入尾聲時,取得太平洋海空主導權的美國,開始派出大量飛機來轟炸日本領土,其中,也包含了台灣。

1945年05月31日,美國駐菲律賓蘇比克灣的航空隊,派出一百一十餘架次的B-24轟炸機,在上午十時,到下午一時之間,對台北進行不間斷的大轟炸,一共投下三千八百枚炸彈,造成三千多名台北市民死亡,數萬人受傷,且無家可歸。

同時,也有許多日本官方建築在這次的轟炸中毀損,包含台灣總督府、總務長官官邸、台灣鐵道飯店、台北帝大附屬醫院、台北車站以及台灣銀行等處,而更多數則是受到波及的平民住宅、學校、教會、寺廟等,其中放出於黃土水之手,存置於龍山寺的雕塑作品〈釋迦出山〉,就是毀於此次轟炸。

台灣的歷史,因為不斷更迭的殖民政權,「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勝利者往往掌握詮釋歷史的話語權,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的主體性一次次地被新來的殖民政權排擠、壓縮,甚至被植入不屬於自己的歷史記憶,但真正屬於台灣的歷史論述,卻在這樣的過程中,變得愈發殘缺不全,甚至連自己都不了解孕育自己的這片土地的過往。

「袂記得歷史的民族,會一再犯著過去的錯誤。」這就是為什麼確保以台灣出發的歷史觀點,之所以這麼重要的原因。

***

【為台灣民主儲值】定期定額捐款,文化建國鬥陣來!
最棒的台派活動在好民!
立刻成為好民之友➡https://tinyurl.com/yc5xr4hz

所屬好民思塾: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