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0515刑法一百條修正案通過

2023年5 月12日

 

【歷史上的今天——刑法一百條修正案通過】

大家還記得1991年發生的「獨台會事件」嗎?當時,大批群眾於同年05月15日佔領台北火車站,聲援獨台會案的被捕者廖偉程、陳正然、王秀惠、林銀福等人,並提出無罪釋放獨台會案被捕者、教官與特務退出校園、廢除懲治叛亂條例以及刑法一百條等訴求。

雖然在群眾抗議的壓力之下,《懲治叛亂條例》與《檢肅匪諜條例》隨即被立法院陸續廢除,但獨台會案的被捕人士依舊被改以《刑法》一百條第二項的「預備內亂罪」起訴判刑。於是社運人士、學者與學生們便將焦點轉向廢除刑法一百條的籌備行動上,希望透過廢除此項惡法,追求真正的思想與言論自由。

其中,包括了林山田(Lîm San-tiân)、陳師孟(Tân Su-bīng)、瞿海源(Khû Hái-guân)、張忠棟(Tiunn Tiong-tòng)、與李鎮源(Lí Tìn-guân)等人,於1991年09月21日組成了「一OO行動聯盟」,推動 #廢除刑法第一百條,開啟台獨完全除罪化的路程。

只是,在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的堅持下,刑法第一百條始終沒辦法被完全刪除,甚至如馬英九等人,也都公然反對,並聲稱不能接受刑法一百條的修正,因此陳師孟也批判其為「反民主、站在威權統治、打壓民主的打手」。經歷過數個月朝野之間的協商角力後,1992年05月1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刑法一百條修正案,將「思想叛亂罪」條款廢除,也刪除了預備犯處罰刑責。

刑法一百條的修正,也讓許多被國民黨當局列為海外黑名單的台獨人士,終於得以自由返台,國家以叛亂為名、隨意將任何人逮捕入獄的可能性被終結,思想、學術與言論自由,在各方長期的努力之下,逐漸獲得保障。

***
【為台灣民主儲值】定期定額捐款,文化建國鬥陣來!
最棒的台派活動在好民!
立刻成為好民之友➡https://tinyurl.com/yc5xr4hz

所屬好民思塾: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