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0503楊清溪誕生日

2023年5 月03日

 

【歷史上的今天——楊清溪誕生日】

「英國、澳大利亞間12,000英里的飛行,世界各地飛行家已將目標集中於此。我何時能插足?」

楊清溪誕生於1908年05月03日,高雄右昌人。畢業於台南長老教會中學,前往明治大學就讀的他,對飛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後,他也進入東京多摩郡立飛行學校,學習飛行技術。
1933年,楊清溪取得二等飛行士執照,並在兄長的資助下,於1934年購得一架自日本陸軍退役的偵察機,經過整修後,命名為「高雄號」。這也讓楊清溪成為第一位擁有私人飛機的台灣人——要知道,當時日本全國的民間飛機,也僅僅六架,高雄號就是其中一架!

有了執照,有了飛行機,楊清溪便開始他的飛行計畫,期間受到不少人的贊助,其中在同年10月28日,他就曾經應中部的贊助者——清水楊家的楊肇嘉先生邀請,駕駛高雄號到中部進行拜訪。

11月03日,楊清溪再度嘗試環島飛行,這次,他為了答謝贊助者,在出發之前特別安排搭載乘客,在台北上空繞行。

第一位贊助者是台中富商郭錫明先生,在順利的繞行並降落之後,楊清溪所搭載的第二位贊助者,是大稻埕商行的老闆王福德先生,然而,他們卻在飛行途中遇到亂流,於返航時墜機,楊清溪當場身亡於台北練兵場溪畔的菜園,而王福德也在送醫途中不治身亡。

那一年,楊清溪只有二十七歲。

楊清溪並沒有辦法完成他環遊世界的壯志,在他過世之後,日本遞信大臣追贈他為一等飛行士;他的家人將他葬在高雄右昌森林公園,並特別將他的墓園設計成兩翼飛機的形狀,至於楊清溪的骨灰罈,恰如其分地安放在機腹的位置;而楊家的古厝,也在正廳掛上高雄號的機翼,為這位台灣環島飛行的先驅作為紀念。

***

楊清溪誕生於1908年05月03日,高雄右昌人。對飛行懷抱憧憬的他,在考取飛行士執照後,購得飛機並以故鄉的名字為其命名為「高雄號」。不但是第一位擁有私人飛機的台灣人,同時也可以說是台灣環島飛行的先驅。

圖為楊清溪駕駛高雄號來到中部拜訪的紀念合照。

照片資料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所屬好民思塾: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