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01月26日,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成立,由陳誠擔任總司令,「高雄屠夫」彭孟緝擔任副總司令,頒布長達38年的台灣省戒嚴令,而在經歷過裁撤、更名之後,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於1958年整併為台灣警備總司令部。
【歷史上的今天——台灣省警備總部成立】
照片說明:《冤獄、求生與揚名》歐陽劍華與張長美的生命故事-展覽專刊
歐陽劍華,本身是書畫家,亦為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犯,因為一句「老蔣多偉大,怎麼整個大陸丟掉了呢?」而被檢舉「思想不純正」,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
他在服刑期間,認識了後來的妻子張常美,2000年後,他也在張常美的鼓勵之下,已自己的專長:繪畫,將過去在獄中所見繪製成作品,讓後人一窺那個被掩飾了的血腥歷史。
圖片資料來源:國家人權博物館
***
1949年01月26日,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成立,由陳誠擔任總司令,「高雄屠夫」彭孟緝擔任副總司令,頒布長達38年的台灣省戒嚴令,而在經歷過裁撤、更名之後,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於1958年整併為台灣警備總司令部。
警備總部其實是中華民國當年在台灣所設下的其中一個情治單位。1949年08月20日,由國民黨過去的情治單位——軍統局、中統局改組的「政治行動委員會」於台北市圓山成立,而在蔣介石於1950年復任總統後,政治行動委員會改組為「總統府機要室資料組」,也就是後來的「國家安全局」,在其中實際握有實權的,正是蔣介石的長子——蔣經國。
國家安全局統攝中華民國的各個情治單位,包含警備總部、調查局、情報局......等,而其中警備總部是戰後被蔣介石所授權的最大單位,其成員多半是軍統局與中統局系統出身,其邪惡的本質,與德國納粹的蓋世太保,以及蘇聯的特務機構,事實上並無二致。
他們將當時在中國對待異議人士的虐殺手法帶到了台灣,以極為恐怖變態的手段對異議人士進行刑求,更經常把人虐待成殘廢、精神疾病、終生不孕,或者更常是傷重致死。目前初估,警總以軍法處置的政治受難者,人數高達十數萬人以上。
許多遭受過刑求的政治犯,如謝聰敏、魏廷朝等人,都公開描述過這些殘酷的刑求方式,在綠島服刑過的歐陽劍華,也曾經把警總特務刑求的方式生動地描繪下來,變成了一幅幅慘不忍睹的記錄。
警總更可以不必經過法院開令具狀,就任意闖入民房私宅,抓人關押,透過一連串的刑求與虐待,逼人認罪,最後「合法地」將人處刑,於是也有人乾脆以「匪諜製造工廠」、「政治犯批發中心」稱之。
當時,許多人被帶走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過了,在家裡殷切等待消息的家屬們,通常最後都只等到一具冰冷的遺體,以及日後接踵而來的特務跟監、街坊鄰居之間的耳語和疏離。正因為警備總部「寧可錯殺,不可錯放」的極端態度,造成許多冤案以及破碎的家庭,更斷送了無數台灣菁英的前程。
有一種說法是,「國民黨從中國大陸帶來了很多菁英份子」,那我們什麼時候才能仔細看看,台灣本來曾經存在,其優秀程度絕對不會輸給其他人,而非常有可能在未來大放異彩,卻莫名其妙遭到新政權迫害而失蹤、死亡的「台灣的菁英份子」呢?
更嚴重的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來自公權力的種種思想審查與言論管制的嚴苛手段,也在漫長的戒嚴過程中,造成台灣人長期思想停滯、與不知不覺造就的奴性塑成,更演變成「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警總」的悲哀景況。
或許也有人會覺得,「現在過得好好的,管他過去做什麼?」但其實所謂的「現在」,就是「過去」的累積,不把「過去」的問題處理好,是沒辦法整頓「現在」的。
到現在,我們也還是可以看到一種說法,是懷念甚至稱頌戒嚴時期的台灣社會,「民風純樸,治安優良」,但事實上,那同時也是個個人權利沒有受到保障,而國家暴力可以任意侵犯人權的時代,所謂的「民風純樸,治安優良」,背後所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過巨大深沉的痛楚,至今仍然如同鬼魅一樣,糾纏著這一個世代的台灣人。
***
【月捐兩百 為台灣民主儲值】定期定額捐款,文化建國鬥陣來!
最棒的台派活動在好民!
立刻成為好民之友➡https://tinyurl.com/yc5xr4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