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劇場】《無/法/對/白》

2022年3 月15日

互動劇場:《無/法/對/白》

2022年3月5日(六)14:00-16:30

演出團隊:未指稱共作場 "untitled" co-workspace

座談直播連結

議題行銷組志工/郁茹

以白色恐怖背景為主軸的互動劇場,用穿插旁白的方式,讓觀眾能在表演當下以第三者的視角進行討論,甚至面對面的與劇中角色溝通。

你想過嗎?你的疑問或意見將成為下一幕中演員的對白。

劇情的走向由你來決定!

 

三代間的家族脈絡,會因為台灣哪一段空白的歷史產生什麼樣的紛爭?

白色恐怖底下家庭所受到的影響是如何一代傳一代?

張國棟身為年紀最長的阿公,因為坐牢而失去了女兒瑾萱15年的成長經歷,當女兒想要走進這個既陌生又嚮往的爸爸內心時,發現爸爸的歲月裡有太多她不曾體會也無法理解的碎片,他們的相處是否能夠打破界線,給予對方所需的安全感與信任呢?這又會揭開什麼令人難以接受的坦白?

而身為國棟的孫女瀞安,也就是瑾萱的女兒,會在媽媽身上看到怎麼樣的阿公,又會掀開瑾萱多少不想回憶的過往呢?

 

《無/法/對/白》用戲劇詮釋出因為歷史空白所蔓延的家庭遺憾。

█ 一封家書,勾起了一個家庭的空白

主持人叮嚀觀眾須保持手機靜音,一位演員在觀眾席中毫不掩飾的講著電話,隨著電話的內容及急躁擔憂的語音掀起序幕,開始。

「我想和你分享今天看到的東西。」試圖搭起話題的女兒。

「不是叫你不要去碰那些政治嗎?」恐懼遮掩不安的母親。

「我看到的是張國棟寫給張瑾萱的家屬的信,那是我的阿公對吧?」

「知道了又能怎樣?你能改變什麼嗎?」

「如果連我們家的事情,阿公發生的事情,我自己都搞不清,別人要怎麼搞得清楚,而且最重要的是我想要記得!」

「是要記得什麼?那些從小到大被欺負的痛苦記憶我好不容易忘記了,你要我記得什麼?」

█ 張國棟:自首與逃亡間的抉擇

張國棟,國家的知識分子,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企求從書中找尋國家關於進步的解方。

身處在這個國家,只因讀書,卻面臨到在躲藏與自首之間徬徨。

自首就不需要提心吊膽的過日子,不用帶著剛出生的瑾萱還有老婆到處奔波了嗎?

「敢有遐爾簡單?」

「未做毋著代誌是按怎愛自首?」

「敢講為著國家的進步,咧欲犧牲家庭?」

「身在這個國家,政府毋是應該愛保護咱?」

抱著這些難以解開的疑問,國棟過了迷茫的一晚。

【自首不實 判刑15年】

15年後,張國棟失去了青春、婚姻、笑容,還有信任他人的堅定,有所失去的也不只他一人。

瑾萱也失去了爸爸陪伴的童年,在沒有爸爸的光陰裡,不斷被老師、同學冠上共匪女兒的稱呼,在學期間,她最想逃避的時光就是學校的升旗朝會,因為每當這個時候,老師就會把她叫上台,告訴大家,她——張瑾萱,就是赤匪的女兒,不要靠近她!所以,她沒有朋友。

唯一支撐她的,就是堅信著她的爸爸。她最渴望的就是這種時候,爸爸會張開雙臂接住她,買給她其他小孩可以輕易得到的鳳梨冰,安慰她。

但,事與願違。

令瑾萱不解的是,爸爸一出獄就和媽媽離婚,並且對於這15年閉口不談,就這樣兩個人心裡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時光飛逝,縱使這些失去都不復返,但民主化後的台灣推行了關於白色恐怖受難者的名譽平反與「補償金的資格審核」政策。

這也掀起了張國棟與瑾萱的一番爭論。

而這起爭論觀眾不只可以觀看、可以思考、更可以面對面與主角談論起心裡話,一同釐清這些未解的家庭故事,甚至做出那些主角無法承擔的決定,劇中的決定性時刻由觀眾表決。

█ 簽或不簽代表著什麼?

簽下條款,意即過去的人生需要搬上檯面供人重新審視,審核是否為「真的受到冤屈的政治受難者」,但冤屈如何定義呢?

就如同國棟只是認同社會主義的信念,加入讀書會閱讀相關的書籍,試圖想要讓這個國家有其他方式可以進步,並非是政府單方面的認定欲想推翻政府。他從書中尋求其他的政治形式,希望能讓社會變得更好,但當時只要閱讀被政府認定有叛亂風險的書籍,就會被冠上共匪的標籤。

那現在呢?

縱使簽下條款,揭露真相,民眾是否準備好接受了呢?

當國棟向瑾瑄坦白他當時確實讀了禁書,甚至加入了共產黨的組織,但這些坦白,卻換來瑾瑄的不知所措。

瑾瑄無法明白參加共產黨,是為了對抗、改革獨裁政府;她無法明白在不公平的政治環境與社會底下,這些知識分子聚集起來,只是為了國家的民主自由在冒險。

即使在解嚴後的現今,國棟感到這件事情依舊不光明,這種感覺就如同當時的思想困綁一樣無處可逃。

不簽條款就無法凸顯政府的過錯,在獄牢中被壓迫對待的心靈創傷,還有經歷過這樣的不光明,生活能有金錢支撐嗎?這一筆錢對這樣的政治受難者的處境來說,很有可能是一筆救命金。

沒有人簽,就沒有人明白政府到底怎麼傷害人民。

「簽與不簽,敢有遐爾簡單?」

「彼陣就是講傷濟才會去予關,這馬猶閣愛說嗎?」

「敢講這馬欸政府著值得相信?」

本場次的觀眾投票結果:簽下條款12票V.S不簽條款14票

劇情以觀眾表決後的結果逐漸走向落幕。

釋懷——那些未送達的家書、無法及時表達的愛

多年之後,父親的葬禮上,許久未見的親戚帶來了父親在獄中寫給瑾瑄的家書,向瑾萱說起父親年輕時的總總事蹟,那些她渴望了解的父親,這時瑾瑄才逐漸理解父親的選擇,以及他那無法言說的愛。

而這份愛,這些在獄中唯一支持張國棟活下去的文字,也傳到了孫女瀞安眼中,讓張國棟以及轉型正義的身影又再度活躍在這一家族的面前。

這些難以忘懷、無法捨棄的回憶縱使想忘,也不可能消失。

對不曾參與過的人,是空白未知;但對活在之中的人,是直到進入墳墓也無法好好處理的結。

█ 互動劇場中是討論,日常生活中更該是餐桌上、公園裡值得好好一談的話題

這齣劇雖是虛構故事,卻是身處白色恐怖時期底下許多家庭的故事揉雜而成,讓我們看見了受難者與其家屬的樣貌。互動劇場形成了小型關於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的討論場域,虛構的短劇就可以掀起這麼多討論,那真正受此影響的無數家庭所面對的問題又有多深遠?

白色恐怖時期的檔案要如何公布?政府擁有一切關於資料的掌控權嗎?

給予補償金就是負起全責認錯了嗎?

社會大眾準備好討論這個議題了嗎?

白色恐怖是不是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影響著七十年後生活的我們?

轉型正義還有那麼多需要討論的問題,歷史絕不是過去就過去了,而這些待解的問題都需要民眾一同的參與和討論才能形成共識。

《無/法/對/白》將民眾集結一起,為了劇情——同樣也是為了台灣的現實生活討論,但我們需要更多!

你身邊說著「不要碰政治」的長輩們,是不是也很惶恐、焦慮,對這個社會、政府不抱信任?

避而不談、不願正視的台灣空白歷史,拉遠了多少世代間的距離,只因為我們不夠理解。

我們要是再不談,那些留下來的人會帶著那些歷史中的空白走入墳墓,台灣的轉型正義與二二八和平紀念日只會淪為紀念,但卻有無數台灣人不知道為何紀念。

最後,讓我們一起唱名。

獻給那些可能還沒有被記得,就已經被遺忘的前人……

所屬好民思塾: 

好民推薦

你對台灣的各種假訊息、謠言感到困擾嗎?透過議題講座與撰寫詞條,成為媒體識讀的有力種子吧!

台灣已經蟬聯十年全球受境外假訊息影響最嚴重的國家,培養媒體識讀的能力已經成為全體公民的必修課。好民邀請你加入【公民開花:媒體識讀種子培力計畫】,培育對假訊息、謠言的抵抗力,並進一步協助澄清假訊息。

每個場次分為兩個階段,上午為專家學者演講,下午為Cofacts網站澄清假訊息實作與分享。報名該場次,即代表參加上下午兩階段。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