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會】自由路上藝術節-紀念音樂會

2021年4 月15日

4月11日(日) 13:00-18:00     
自由路上藝術節-紀念音樂會
演出樂團|P!SCO 步行者 Pacers 皮格子 leather lattice 獨立人種 INDEPENDENT RACE 深夜帆船俱樂部 Late Night Sailboat Club 多多
短講嘉賓|台南妹仔 藍士博 鄭竹梅 林芳如
活動地點|台中文創園區 R04 (402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影音回顧》好民文化行動Youtube頻道

鄭南榕的女兒鄭竹梅女士表示:
重複一再提起那些歷史,是為了提醒自己,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權利,都是有代價的,都曾是前輩們極力爭取、付出生命所換取而來的。反觀現今的香港與新疆,都還在掙扎著。
除了要珍惜得來不易的自由,我們也可以思考看看,如果有一天,換我們的自由被壓縮了,我們願意花費什麼代價去維持、或是守護自由?
歡迎將今天的故事,帶回去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台灣基進桃園黨部執行長、 共生音樂節 發起人藍士博 表示:
我們在追求自由民主、人權價值的過程中,常常在尋找一條路、一個方向,但是也必須承認,路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是需要我們手牽手,走多了、走久了,才能走出來的。
路一個人走很孤單,但一群人走,就會充滿勇氣,我們能不能邀請更多的人一起走在這條路上,這條路不是一個人的未來,而是屬於這座島嶼、這個國家、這個社會更遙遠的前途。
我們永遠都不要輕易忘記,民主會倒退,威權會復辟,時時惦記著自己,可以為這個社會帶來什麼,能不能將這樣的精神傳承下去?
我們一起走,總有一天,一定能走到理想的境界。

 

台南妹仔教你講台語  A Yo Chiu (周佳穎)表示:
自由就是咱會使照家己的意思,做咱想欲做的彼款人,雖然講這馬佇台灣的社會欲共母語推sa̍k轉來真無簡單,毋過,因為我想欲做一个會當用咱家己的話,傳承咱的文化,創造閣較濟台灣味ê作品的創作者,會使佮全世界其他的民族分享,咱台灣的文化,有偌豐富有偌媠,咱台灣人就是台灣人,毋是中國人,咱有咱家己美麗的所在。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執行長林芳如:
現場的年輕朋友都是出生就享有充分的言論自由,民法已經修正通過18歲成年,立法院也正在努力實現18歲公民權。台灣,已經是東亞最民主的國家。這個國家的未來是屬於大家的!
1947年到1989年這42年間,堅持台灣人應該自主自決勇敢反抗威權獨裁統治的前輩,用他們的青春甚至生命,為我們這個世代爭取的自由。
今日台灣的民主值得驕傲,大家要讓這個驕傲持續保持。我們要紀念鄭南榕、更要瞭解二七部隊的反抗精神,讓台灣的言論自由與民主精神成為世界的驕傲,抵抗中國用極權與惡意來威脅全世界。
我們用台灣的民主支持香港、新疆、緬甸,甚至警覺地對抗中國極權與侵略的惡意,用台灣人驕傲的文化與尊嚴,讓世界上有更多世界夥伴一起走在自由路上。

所屬好民思塾: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