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轉型正義與世代責任:歷史的教訓與未來的挑戰】活動側記

2025年4 月08日

「對於歷史真相的回顧與了解,才能真的建立未來的和平發展。」──杜武青|杜聰明博士獎學基金會董事長

「我們應該從歷史中找到反抗的勇氣,而不只是悲傷的記憶。」──林芳如|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副理事長

圖片攝影:志工伯政
圖文編排:志工可榆
側記撰文:志工易諭

 

講座一開始,主持人台灣中社王信允秘書長向聽眾提出幾個關於本場講座的核心問題:2025年之後大家對於轉型正義有什麼想像?這個重要但難以回答的問題,往往需要由歷史找尋答案。因此,本次對談講座邀請杜武青教授介紹其祖父杜聰明醫師的生平,以及好民文化行動協會林芳如副理事長介紹自由路上藝術節如何回應威權時期所留下的空白歷史,並透過雙方對談來延伸,現今的台灣社會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實轉型正義。

 

【杜聰明的一生與其代表的時代意義】

杜聰明(1893-1986)在1922年成為日本國土上第一位非日本人的醫學博士、也是台灣第一位的醫學博士,對當時被殖民的台灣人來說,是極不容易的成就。杜醫師回台後在總督府醫學校擔任當時唯一的台灣人教授,培育出無數位台灣醫學博士,對本土醫學進步有許多貢獻。為處理棘手的鴉片成癮問題,杜醫師發明了劃時代的創舉──漸進式禁斷療法以及驗尿驗毒,成功治療了萬餘人,這套醫療方式至今仍廣泛地使用在世界各地。

然而,看似平順的生涯成就,背後有許多威權體制角力。時任台大醫學院院長的杜醫師曾因國民政府的迫害,差點捲入二二八事件,幸虧有人通風報信,他才得以先躲起來避風頭,免於二二八的屠殺,卻也導致他因此曠職,丟掉了台大醫學院院長職位。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杜醫師為保護台灣籍教授(多為職等較低的副教授、助理教授)的權益,拒絕國防醫學院合併台大醫學院,避免從中國撤來的國防醫醫師影響台灣教職人員。杜醫師終其一生以身為台灣人為榮譽,教學現場總是用台語授課,在日常生活落中實本土精神。杜武青教授形容杜聰明醫師是「在動亂而威權的時代,秉持自己的理念,做正義的人」,並勉勵在座的聽眾學習其敢於和威權抗衡的正義感。

 

【歷史的啟示-年輕世代的責任】

林芳如副理事長接著談民主化後的年輕世代如何面對轉型正義。林芳如延續杜聰明醫師的案例:「在時代的壓迫裡面可以堅持台灣人的認同、開創自己的路是相當不容易的,然而杜聰明很有策略地開闢出這樣的一條道路,是有志於付諸行動的我們的學習楷模。」

不過要在相關議題上找到著力點,首先要認識更全面的、貼近台灣的歷史。林芳如回憶讀書時曾被校方要求集體默哀1989年發生在中國的天安門事件。然而同年的4月7日是鄭南榕自焚殉道之日,這件事卻不被大部分的台灣人知道,就連林芳如也直到長大後才知曉。換句話說,發生在台灣的重大事件居然不被多數的台灣人記得,更遑論早一輩人們被威權政府敘述的歷史角度影響,更難接近真相。

台灣一直要到1992年修正刑法一百條後才真的沒有政治思想犯。處理威權時期不公義的轉型正義也是在那之後才能正式推動,我們也才慢慢認識、知道那個時代發生什麼事情。「對於台灣,我們還是有很多的未知,我們這個世代需要向杜聰明醫師學習其樂學至上的精神,用各式各樣的方式認識歷史。」好民文化行動協會主辦的自由藝術節正是源於對於歷史的未知與好奇,當我們可以重新透過系列活動再述歷史,便代表時代已經走到另一個階段,不再是獨裁者的特權。

 

【對談:轉型正義的展望】

兩位講者的對談聚焦在轉型正義的三個面向,分別是:從國外的案例了解轉型正義的過程、世代的責任、未來的展望。杜教授以西班牙的例子跟大家分享轉型正義的困難之處,西班牙在其獨裁者佛朗哥死後(1975年)並未著手進行轉型正義的推動,一直到2007年才成立法案,且至2019年時才移除佛朗哥位於烈士谷(西班牙的忠烈祠)的墳墓,藉此得知推動轉型正義是相當漫長的過程;林芳如則以菲律賓作為案例,提到曾被菲律賓人民驅逐(1986年人民力量革命)的馬可仕家族在近年(2022年)重返政壇,可見威權會復辟。該如何避免在民主倒退,正是推動轉型正義的重要性。

台灣已經是法治民主的社會,不能再走回頭路。然而現今國會居然刪凍推動轉型正義的經費,以及228國家紀念館的營運資金等等,對於這些走回頭路的行為,人民有責任採取行動反制。因此對於未來,杜武青教授期望民間團體持續推動相關議題,應持續培養年輕一代參與;林芳如則認為要開始給小孩真的歷史,也要確保台灣人未來能得到真實的訊息,這是在被威權體制騙了多年之後的體悟。

講座的最後,有聽眾提問促轉會在2018-2022年間的推動成果,林芳如認為促轉會在政治檔案的解密方面做得很好,但不足的部分就是沒有真的落實日常生活的轉型正義,如國幣上的人像、隨處可見的中正路等等,這些威權遺跡仍充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所以持續學習威權時期的空白歷史相當重要,如杜教授所言:「對於歷史真相的回顧、了解,才會真的建立未來的和平發展」。

 

好民推薦

0517《自由畫師》電影暨映後座談

記錄影片《自由畫師》述及一位身為受難者的藝術家,近二十年的創作歷程,其實更清楚的記述了白色恐怖對個人的影響,與戒嚴時期的時代面貌。有別于歷史片龐雜的資料陳述,避免流於政治迫式害空泛的指控,大量穿插畫家的家庭錄影帶,與「表現主義式的」人權畫作交叉剪接,直指人性受到政治鉗制進而扭曲的個人精神圖像,是影片的藝術形式亦是本紀錄片的特色。

電影放映完畢後,我們邀請到影片中的主人公陳武鎮藝術家前來參與映後與談,不僅與我們分享當初拍攝的想法,更談談自己如何把親身經歷、對台灣的關心轉化為創作養分。

 

國際民主誌影展 × 519白恐記憶日
題目:《自由畫師》電影暨映後座談
時間:5/17(六) 14:00-16:20
地點:文創產業園區願景館國際演講廳(402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R04)
與談:陳武鎮/藝術家、白色恐怖受難者
​​​​​​​主持:陳彥斌/台中市新文化協會理事長

主辦單位:華人民主書院、好民文化行動協會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