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援520農民運動【衝破禁錮.追尋自由:台中黨外運動照片展】

2025年3 月27日

聲援520農民運動

1988年5月20日,解嚴後首次大規模社會抗爭運動「520農民運動」爆發。中國國民黨長期重工輕農的經濟策略、加之黨國紮根地方水利會、農會,掌控農民經濟命脈,又罔顧農民權益等多重壓迫之下,引爆農民積壓已久的怨氣。

林國華、蕭裕珍、詹朝立等人率數千農民於5月20日北上請願,提出七大改革訴求,靜坐抗議。然而警方開始搭起屏障,衝突持續加劇,520下午警方更派出水車和鎮暴車暴力鎮壓,反而引起更多人加入抗爭,爆發嚴重流血衝突。警方現場遭逮捕128人,其中90餘人遭檢察官以妨害公務等罪名起訴。

各界於事件發生後聲援此次遭逮捕的人民,包含中研院學者許木柱、黃美英等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布呼籲,民進黨國大黨團也在各地靜坐抗議憲警暴行。照片攝於台中市警察第一分局前。
 


1988.7.6國代在台中市聲援農民運動事件。邱萬興提供。

撰文:楊昀蓁、蔡孟妍。

參考資料:

  • 張富忠、邱萬興編著(2005)。綠色年代1975~2000:台灣民主運動25年。台北:印刻。
  • 林宗正(1988)。台灣基督教城鄉宣教協會呼籲文。台灣人權,4。
  • 林志鴻(2022)。歷史上的今天: 520農民運動。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取自https://www.twpeace.org.tw/wordpress/?p=1934
  • 黃意淳(2023)。【歷史上的今天——0520五二〇農民抗暴事件】。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取自https://www.ccat.tw/topic-article/829
  • 楊啓壽、高俊明(1988)。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維護民主自由、關切司法公正。台灣人權,4。
  • 葉素萍(2022)。促轉會調查520農運事件 平復邱煌生案司法不法。中央通訊社。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204200090.aspx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