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議題組讀書會:《轉型正義之路》第六章導讀

2024年11 月28日

《轉型正義之路》第五章|案例:沒收全部財產、判決不當核覆

資料整理:志工 佳彣

第六章開頭首先解釋了胡蘿蔔和棍棒(carrot and stick)/獎賞和懲罰的概念。胡蘿蔔和棍棒亦稱「獨裁者的恩威並用」,是任何專制獨裁體制若能成功的原因,將反抗(或可能反抗)的人抓起來,殺雞儆猴,在人民心中達到恫嚇的效果。

戒嚴是個什麼都禁的時代,集會結社、遊行請願、罷工、罷市、罷課等等,都在禁止之列內,有許多「禁」只是透過行政命令,並沒有法源依據。本章將一一解釋以下內容:

(文字順序以書籍為主,為使瀏覽舒適,懶人包圖片內容順序有進行調整。)

一、黨禁

根據《戒嚴法》,戒嚴地域內「得停止集會結社」,無法創設新政黨,中國國民黨一黨獨大,1960年,《自由中國》自由派人士和諸多臺灣菁英籌組「中國民主黨」,後以雷震等人入獄、報社停刊做結,直到二十六年後民主進步黨成立,才突破長達三十七年的黨禁。

二、報禁

黨國於1951年以「節省紙張」為由,對報紙做出限制:限照、限張、限地,藉此壟斷資訊傳遞。李萬居於1947年創辦的《公論報》備受打壓,從主筆、編輯到記者,數十人遭牢獄之災,1961年被奪取轉賣聯合報系後,李萬居窮病鬱抑,於1966年逝世。直到1970年代《自立晚報》問世,黨外運動才有機會見報,但晚報能見度還是遠遠不如日報。

人民長期接受國家餵養的假新聞,實際案例如「林家媽孫血案」。(詳洽圖5)

三、山禁

現今原住民部落許多公車票亭或廢棄崗哨,皆為戒嚴時期檢查出入的關卡。當時外人要出入部落必須申請入山證,若學生想登山,則必須參加救國團的活動,藉此收編成為黨的信徒。

四、海禁

戒嚴時期許多海岸線地段因軍事原因被封鎖,加上校園教育內容著重在中國歷史與地理,中國是大陸型文化,欠缺海洋氣息,導致臺灣學童對海洋無感,沒有發現自己生活的臺灣正是一座海島。

五、禁書

許多史學相關書籍遭禁,「限匪學者」撰寫之書籍,有些被書商私下印製轉售,有些作者則遭改名。以「譯者不詳」和「編輯部」名義出版的西洋文學譯本超過3,000筆,已知184名譯者姓名被改造,假造譯者名已知171種。

改名盜印的情況直到戒嚴後仍持續發生,由於社會長期習慣造假與偽裝,已默默侵蝕台灣社會的道德底盤。

六、禁歌

根據研究,戒嚴時期總共禁止了898首歌曲,禁歌標準多達十條,如為匪宣傳、詞句頹喪、意境誨淫,妨害善良風化……等。許多戰後初期台語創作歌曲或台灣著名老歌,皆為當時的禁歌,但這些歌曲本身並不符合上述十項標準,光是臺語歌手文夏一人,便有99歌被禁,包含〈媽媽請你也保重〉等經典歌曲。華語歌迅速取代臺語歌,但同樣受監控和檢查,〈橄欖樹〉即為被禁的華語歌。

除了上述內容,還有髮禁和嚴苛的服儀規定等,也因此衍生了思想檢查和自我審查的問題。臺大的「自由之愛」運動,主要訴求包括廢除文稿審查,這是因為在戒嚴時期,學生刊物內的文章需要經由校方審查,而當時審查人知識有限,鬧出許多笑話,像是不知道哈姆雷特是誰、誤將社會學大師韋伯( Max Weber)的書當成馬克思( karl marx)的書,並予以沒收等。

在極權統治下,每個人每個時刻都被從四面八方監控。透過「安苑專案」的檔案,皆是校園綿密的監控體系:由臺大五人小組籌劃的二二八抗議行動,在1983年2月27日,於彭孟緝住宅外牆噴漆抗議,噴漆隔日於彭宅附近撒下傳單。3月1日,調查局發現台大校內出現許多反動傳單,震驚情治單位,成立「安苑專案」全面監控大學異議性社團,直到1999年6月3日才結束。然而,審查不只是在校園內,1977年8月16日,長老教會發布〈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情治單位隨即成立「819專案」,對全臺各地長老教會進行監控。

抓靶子無所不在,在思想審查的時代中,政府以各種手段要求人民需要具備怎樣的思想,使得人民逐漸內化以上思想、開始自我規訓。於是,人人心中都有了「小警總」。

 

懶人圖片版:

所屬好民思塾: 

好民推薦

0517《自由畫師》電影暨映後座談

記錄影片《自由畫師》述及一位身為受難者的藝術家,近二十年的創作歷程,其實更清楚的記述了白色恐怖對個人的影響,與戒嚴時期的時代面貌。有別于歷史片龐雜的資料陳述,避免流於政治迫式害空泛的指控,大量穿插畫家的家庭錄影帶,與「表現主義式的」人權畫作交叉剪接,直指人性受到政治鉗制進而扭曲的個人精神圖像,是影片的藝術形式亦是本紀錄片的特色。

電影放映完畢後,我們邀請到影片中的主人公陳武鎮藝術家前來參與映後與談,不僅與我們分享當初拍攝的想法,更談談自己如何把親身經歷、對台灣的關心轉化為創作養分。

 

國際民主誌影展 × 519白恐記憶日
題目:《自由畫師》電影暨映後座談
時間:5/17(六) 14:00-16:20
地點:文創產業園區願景館國際演講廳(402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R04)
與談:陳武鎮/藝術家、白色恐怖受難者
​​​​​​​主持:陳彥斌/台中市新文化協會理事長

主辦單位:華人民主書院、好民文化行動協會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