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自由路上藝術節】03.09〈野番茄 Taste of Wild Tomato〉電影座談 側記

2024年3 月26日

 

「歷史不是只停在那個地方,或者是發生過什麼事情,而是要不斷地思辨。」──廖克發導演

文/議題組志工 明諺

本紀錄片尋訪了台籍日本兵、雄中自衛隊成員及其政治受難者遺族、逃難越南和台灣的東北外省人,試圖在大歷史的脈絡下,還原個體的話語,記敘受訪者的生活畫面與生命故事。

【當作一堂歷史課,也是給自己也是給孩子的公民課】

2019年高雄電影館邀請導演拍攝以「雄中自衛隊」為主題的紀錄片,並設定片長只要50分鐘。起初,導演認為找其他人拍攝更有意義而婉拒,後來他改變主意而接下這個任務,除了要求完全的創作自由外,也為了回應他自己心中的提問:「為什麼我會選擇留在台灣?」從這個問題出發,導演把這部片當作給自己的一堂公民課,也為了讓小孩長大後可以了解台灣的歷史。

拍攝初期,導演坦承並不瞭解雄中及228事件,這反而使他沒有包袱,且得以透過外來者視角切入這個敏感的議題,然而,當他著手進行田調及爬梳資料後,卻產生了更多疑問──

「為什麼學生可以拿槍?」 、「為什麼學生跟軍隊對抗,當時的人民可以接受?」

諸多的困惑讓導演決定影片內容除了雄中以外,亦須說明戰前的時空背景、中學教育,以及228事件等脈絡,導致最後片長到了2個小時。

 

 【重要的是,人在這些大歷史的事件中,如何生存下來】

片名〈野番茄〉出自片中受訪者林黎彩講述父親林界於228事件中喪命後,當時僅2歲的她被母親帶去掃墓,擺好祭品後母親就開始一直哭,幼年的她還不懂母親的悲傷,反而注意到墓旁紅通通的野番茄,跟姊姊高興地吃了起來。

對導演來說,他不想拍攝「歷史紀錄片」,只是讓受訪者敘述曾有什麼事件發生,且他發現被採訪過的受難者二代會有慣性的說法,自行填補回答內容,但講的內容其實與自身經驗是有距離的。對導演來說,重要的是每個人的生命經驗,在這些大歷史事件中,個人如何生存下來,儘管這個觀點並不是主流想處理的敘事,卻這是他所重視的價值,也希望透過影片,讓受訪者知道這些個人的生命經驗是值得被知道、被記憶的故事。

此外,導演在拍攝前也會告訴受訪者:「我拍你,但不一定會放入片中」,有時所紀錄的內容,更是讓受訪者不再是失語的狀態,反倒能夠說出平時無法言之的經驗及感受。許多創傷並不是只停留在第二代,也會影響下一代,並造成兩代之間相處上的困難,例如片中林黎彩及其女兒的情況,正是導演透過這部片當作媒介,讓女兒有機會把要講的話跟母親說。

兩小時的片長裡,導演往往在每一段訪談後,留一點寂靜的畫面或震耳欲聾的聲響,這麼做是為了讓觀影者跟這些受訪者同步,不僅是透過這些人來證明歷史事件的存在。

 

【透過拍片釐清、質疑慣性的思考方式】

在拍攝〈野番茄〉之前,導演曾經透過影片追尋爺爺參加馬共時的故事,因為過去在課本中並不會詳細說明共產黨,沒想到送審之後,整部片都被刪掉,讓導演第一次意識到國家機器是如此運作,並產生另一個他想透過影片討論的命題:「為什麼國家機器可以這樣子進行審查?」不僅是透過拍片教育自己,更是透過影片提問。

導演也分享求學時發現馬來西亞的課本中有許多謊言,連教師自己都不相信,但當導演反問時,教師又不敢說明,這樣的環境下,人跟人之間會產生很多不信任的情況,這促使導演好奇許多慣性思考的方式、內容,其實是成長背景、環境所致的平庸之惡,所以決定透過影片去質疑、釐清這些平庸,讓自己成為可以記憶並且傳承下去的人。

映後座談的尾聲,導演透露了下一步作品將長達5小時,主題聚焦在太平洋戰爭時,日軍在東南亞時所做的殘酷行為。他不是想用這個事情來責難、而是思辨人性的問題:「如果你在現場,你有辦法做得比他們更好嗎?」片中會同步紀錄加害者的視角,敘述他們是如何記憶,又為何如此記憶。

好民推薦

你對台灣的各種假訊息、謠言感到困擾嗎?透過議題講座與撰寫詞條,成為媒體識讀的有力種子吧!

台灣已經蟬聯十年全球受境外假訊息影響最嚴重的國家,培養媒體識讀的能力已經成為全體公民的必修課。好民邀請你加入【公民開花:媒體識讀種子培力計畫】,培育對假訊息、謠言的抵抗力,並進一步協助澄清假訊息。

每個場次分為兩個階段,上午為專家學者演講,下午為Cofacts網站澄清假訊息實作與分享。報名該場次,即代表參加上下午兩階段。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