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國好民講座】2023.7.28讓性暴力倖存者的過去被世界擁抱

2023年8 月22日

 

 

【好國好民講座】讓性暴力倖存者的過去被世界擁抱

在溼答答的雨天仍願意前來,謝謝大家昨晚的參與!

講者〈暖暖 Sunshine〉創辦人湯淨先從自身經驗講起,接著詢問大家認為什麼樣的行為算是性暴力(阿魯巴?不戴套?還是拍裸照?)但其實重點並非什麼行為,而是有沒有違反意願。

接下來講者也以統計數據帶我們打破迷思,譬如性侵害案件中,陌生人與熟人加害的比例是1:9,有高達九成都是熟人犯案,跟大家想像中那種「被抓到暗巷、被綁架」等情形大相逕庭。

另外講者也與我們仔細說明倖存者尋求幫助後的流程,從學校通報、警察局筆錄跟醫院驗傷......再到最後的法官判決,事實上是一條非常漫長的道路,可能長達三年才終於等到判決。在這1000多天中,倖存者必須不斷回想自己的創傷經歷,還會遭遇醫院、警察、檢察官甚至在法院上的再度傷害。相關單位人員的專業訓練不足,讓倖存者在整個過程中飽受煎熬。

而身為陪伴者,應該如何面對身邊親友的遭遇呢?講者湯淨認為,傾聽與陪伴已經是非常好的幫助,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緒能不能承接對方,不要害怕坦白自己的驚慌失措,更不要把這份慌亂轉嫁到當事者身上。講者額外強調,陪伴者也要給予當事人「選擇權」,即使自認為向某機構求助或是什麼行為最好,也不要「強迫推銷」給對方。

這是一場珍貴的講座,非常感謝講者湯淨願意與大家分享,讓我們一起創造可以友善擁抱倖存者的好國吧!

所屬好民審議院: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