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9.4 市政監督工作坊《評論寫作技巧─時事評論怎麼寫》

2021年9 月11日

 

主講:陳嘉宏(上報主筆)

側寫:涴筑(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志工)

 

「論壇,代表一個報社的精神。」

陳嘉宏主筆(以下簡稱主筆)擁有豐富的政治新聞與論壇主編經驗,開場向我們說了這句話,由此點出評論於報社而言不可缺少的重要性。主筆談及過去的新聞從業人員常身負改變社會的使命感,然而現今是數位當道的時代,新聞工作本身已不被要求,何況是評論呢?

主筆向我們揭開評論式微的困境,雖然有些沮喪,但正是我們參與講座最重要的原因。由此開展,主筆以問與答的形式,在回應問題與交流看法中,向我們分享幾項評論寫作的技巧:

Q:「我寫了一篇評論,卻被他人汙衊我的立場單一,是因支持特定的政治人物才會如此撰文,當遇到這種人身攻擊時,該如何應對?」
A:「#立場肯定是存在的
在寫作時,反而要先#承認自己的立場、對於這件事情的態度是什麼,當你承認立場之後,試著去了解反方的立場與論點,建立理解反方立場的基礎之後,再去詢問反方,寫出來的文章會更有說服力。
新聞本身有立場公正客觀的要求,但在評論上面,是不存在的。」

A:「特別要留意的是,設定你想要說服的、影響的#論點是什麼?你不可能影響到所有和你持不同意見的人。
當你有了這個想法,再去寫作,你會很清楚的定出自己的#寫作策略。」

談及害怕寫自己寫的評論不夠公正客觀,有點心虛,主筆說:「你會有這種自我懷疑,通常是你對你秉持的立場不夠認識才會如此。」

主筆又舉#台中火力發電廠的爭議向我們說明,中火問題追根究柢的核心即是支不支持興建或重啟核電廠。「先拆」的主張對減碳較好是一個立場,但對多數反核人士來說,中火問題其實是價值選擇的問題,關於核廢料的處置,是否應該留給後代子孫去面對,#直指核心就能堅定立場
由此延伸,主筆表示核電並非絕對的價值選擇,到了立法院便常處理這種非二元對立的難題,環保和經濟發展該如何平衡發展?該如何兼顧社會進步的動力?

「價值的衝突才是政治實務上最難的事情。」

Q:「如何寫好一篇評論,或是介紹一個議題?」
A:「評論想要打動人心,最有效的方式是#從個人的生活經驗出發,而不是對議題有所謂的系統性思考、或有多大的了解。評論事情不要大題小做,而要#小題大做。」

主筆舉「兩個女兒去打疫苗」的例子做說明,兩個女兒在同個家庭長大,在疫苗的選擇上卻有不盡相同的目的與理由。
主筆表示,每個人在選擇疫苗時,深陷許多情境,無論是心中的考量或策略,往往非一言就能道盡的,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即可。高泛的數字生硬難懂,但從身邊的人去討論問題時,也許更能打動人心。

Q:「北部的新聞媒體是否較少報導中南部NGO的動態?新聞是否常有南北落差的狀況?」
A:「這是難免的。
因為新聞是有節奏的,建議抓住時事議題#趁勢而為,能見度會提高。」

由此主筆也向問我們談到什麼是文筆好,文筆好並非是使用多少修辭或成語,用華美的詞藻堆砌空泛的內容,文筆好是用最簡單的文字,表達最精確的意思,而這是需要依靠大#量閱讀相關文章才能穿透問題,寫出易被接受的評論的。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執行長林芳如在最後總結,許多問題涉及價值選擇的難題,常非二元對立能輕易梳理,而是#動態形成的過程,我們書寫也是影響他人在價值選擇的過程。

所屬好民審議院: 

好民推薦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於2016年成立,深耕中台灣7年

自2019年起,固定每年兩大活動

【自由路上藝術節】

|培力拒絕遺忘歷史的年輕世代|

推轉型正義/講台灣民主/做文化建國

【好民請願運動/好國學院】

|培力市政與議會監督的城市公民|

延續百年民權之都的公共參與精神

活動種類多種多樣:講座課程、電影座談、藝術展覽、行動劇場、城市走讀、音樂演出、NGO市集

【好民精彩成果】

累積14,724人參與活動

主辦約142場活動

合辦超過300場活動

平均每一週至少1場活動

共培力190位倡議志工

【為台灣行動 深化公民社會】

在好民,我們一起被台灣感動、討論公共議題、吐槽時事政治、共同為台灣行動。

好民的每個人,都是普通人。有人是忙碌的上班族,也可能是忙於學業的高中生。

他們擔心跟座位旁的同事、老闆、同學在文化保存的立場不同、能源政策的立場不同、香港議題的看法不同。

甚至,對於台灣現況與未來有不同的看法。他們可能平時不太談論公共事務,但中午用餐看到新聞卻內心澎湃。

他們本來孤單又憤怒,但是在這裡,我們互相支持。

為打造有共識、團結、互信、共好的台灣社會努力!

邀請您定捐好民,為台灣民主儲值!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