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好國好民講座】舊城欣力-漫談藝術與臺中城區的共榮與創生。講座側記by好民專員

2020年7 月25日

好國好民系列講座

#舊城欣力─漫談藝術與台中城區的共榮與創生

 此次講座邀請到 #中區前區長黃至民 來跟我們分享舊城欣力─漫談藝術與台中城區的共榮與創生,引言人特別邀請到深耕台中舊城故事的@寫作中區,人稱寫哥的朱書漢來幫我們做開場主持。如果有追蹤至民區長的臉書可以看到有許多台中建築有關的速寫作品,也帶來許多作品與我們分享。
 
 建築專業的至民區長,建案工程經驗相當豐富,其中有幾項建築在這邊向大家分享,跟中區最連結的則是綠川下游環境改善工程,工程期間與社區連結成了現今的綠地公園,得到多項建設獎項,如2008年「優良環境文化類卓越獎」等最高榮譽,但如果提到至民區長最津津樂道的建設案則是位於文心路上的「#圓滿戶外劇場舞台」不單是國家卓越建設獎也榮獲了世界不動產聯合會公共基礎建設類_全球卓越建設獎首獎。
 
 現今退而不休的至民區長最大的興趣就是寫生、速寫,那何謂速寫呢?在美術中而言是一種快速的寫生技法,擅長透視、素描等技巧透過觀察社區、歷史建築、廟宇等等諸多作品都分享在至民區長的臉書上與朋友分享,甚至跟著自已的小朋友投稿比賽也得到了不少獎項。
 
 至民區長的速寫作品從風景自然到建築細節,作品廣泛,連當天美術背景相關的與會者都相當欣賞,在這邊也分享幾幅老師的作品。
 
 對於台中的發展至民區長也將城區的發展脈絡介紹給我們認識,舊稱為大墩街的中區介於綠川與柳川的小丘陵地,清代時在高凸處設置煙墩,附近的市街被成為大墩街,在日本時代的台中是台灣第一個公告的都市計畫,也曾是文化最燦耀的地方,如當時央書局有是地方文人雅士的聚會所在,是眾多藝文創作者的搖籃,中區在最繁榮時也集中了大部分的電影院、百貨等等更是當時的地價王,這個在台灣最小的行政區卻建構了無數的商機與特有的文化脈絡成為中部的商業重鎮。
 
 如果大家來到中區也會發現這裡有許多特色商圈,如聞民世界的 #繼光香香雞 就是來自繼光街商圈、大家想買有關微電控零件也會來到電子街,美食集散地聞名遐邇的第二市場也在中區,雖然過去一段很長的時間看似蕭條,然而隨著車站得翻新、綠川柳川的整治、以及歷史建築的再生運用,中區已然漸漸成為新的亮點。
 
 閒置空間活化利用的成功案例越來越多,無形中也吸引產業再投資,如知名宮原眼科販售冰淇淋、飲料甜品已是許多外地客必來台中的景點,近期的中央書局再開幕可謂風華再現重燃台中文化魂已軟實力推動中區再生,對外已走讀、手繪城區等方式來群眾看見舊城之美,對內串聯店家、商圈共榮美化改造等方式塑造台中人光榮的共同體。
 
 感謝中區前區長至民老師帶來的精采分享,歷史建築的再利用與新生不僅需要有心的業者願意投入資源,政府也有必要提出清晰的文化政策,與公民們充分溝通協調,攜手合作才能找回台中文化之都的美譽。

#好國好民 #中區再生 #速寫

所屬好民審議院: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