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國好民講座】核煤再見,風光明媚 台灣能源轉型的現況與未來 講座側記 by泓儒

2020年7 月24日

這個講座令筆者感觸良多,許多筆者學生時期念到的公共政策理論,都真實上演在真實世界,以筆者淺見,公共政策某些層面上,其實就是一個分配的藝術,尤其是在能源轉型的議題上,如何顧及不同利害關係人的政策傾向,箇中滋味更是奇妙又無比關鍵。
 
我很贊同委員在講座中提到的一句話,就是公民團體存在的意義,其實就是在公共政策的場域中發聲,起到一定的「定位」(順便ㄧ提,定錨效應雖然字面上很像,但應該不適用在此處)作用,甚至盡可能發展為較強力的利害關係人,從而影響整體政策制定的走向,
 
以筆者尚顯淺薄的經驗,從過往東西方民主社會的政治領域或實務,公民團體想增強自身在能源轉型政策中的角色,可以著眼於「強化自身的政策專業」與「釐清不同利害關係人的核心利益」等途徑;其中強化自身政策專業變不多贅述,此為參與公策油系的基本素養,而透過理解不同利害關係人的利益,進而有可能推斷其決策傾向,從而找到其中的競合關係,也可增進政策場域中的溝通效益。
 
最後想跟洪委員說,委員以其過往環團背景「入世」,其賭注之大著實令人欽佩,雖然委員應該以精深有所感,但小弟還是不厭其煩的提醒「莫忘初衷」四個字,尤其在政治這個光譜複雜,顏色又深的醬缸中,許多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的情境必如流水般無孔不入,慎之病共勉之。

所屬好民審議院: 

好民推薦

▲點擊圖片報名參加▲

「我是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

你對鄭南榕的認識,是否定格在他1989年4月7日自焚殉道的那一天?
你對鄭南榕的理解,除了爭取言論自由、台灣獨立、自焚殉道,還有什麼?

《認識鄭南榕:看見《自由時代》總編輯的十一個面向》這本書的出版,讓熟悉或不熟悉鄭南榕的不同世代,重新或再度認識鄭南榕。

透過以鄭南榕的個人生命,與台灣史和世界史的時代脈絡相互對照,看見他在面對強權時的思考和行動——這位總編輯堅持報導真相、要求解嚴、平反歷史真相、追求自由,最原始的初心,是為了他所愛的人和所愛的台灣。

這不只是一本關於鄭南榕的傳記,而是一扇窗,讓我們重新認識他,理解他的理想,以及他為何選擇這條道路。惟有正視和意識,才能理解和同理鄭南榕的訴求和犧牲,才能了解台灣人的處境。

「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焚身烈火熄滅後,深化民主、自由的理想並未停滯。鄭南榕的理念和自由時代雜誌社的空間,由大家接棒,以不同的方式繼續前進。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