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好國好民講座】「用你的魔法對付你?」從威瑪共和談反民主與防衛民主|活動側記

2024年9 月14日

講者林佳和首先透過年表簡單解說「威瑪共和國」衰亡史,介紹反民主與防衛民主的概念。威瑪共和國於德意志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霍亨索倫王朝崩潰後成立,是德國首次實行共和制度。講者指出,台灣跟威瑪的距離遠比大家想的還要更接近,由於中華民國憲法的起草人張君勱當時在威瑪德國留學,因此在憲法當中帶入許多與威瑪憲法類似的內容,例如基本權體例、基本國策等。

促成威瑪共和國的重要推手,是由工人階級組成的社民黨。當時德國受到工人運動影響,許多工人參加工會並投身政治,進而催生了社民黨。然而由於威瑪在短短兩天內便倉促地宣布成立共和國,沒有明確的核心思想,招致許多人的仇視,例如軍人、公務員、法官等德意志時代的既得利益者。他們不甘於一輩子崇尚的權威突然不見,更瞧不起由工人階級主導的政府,認為他們不過是跳樑小丑,間接說明了威瑪共和的誕生並非全民共識。

再怎麼好的意識形態,只要未能奏效,便無法確實發揮效果。威瑪共和末期呈現的民主風暴,正是因為忽略了經濟的重要。講者表示,單用理念或民族情感去推動一切是行不通的,任何民族改革和對抗權威,務必先讓人民吃得飽。後來二戰時納粹之所以繼續能獲得大量支持,遠勝於英國與其他歐洲國家的社會福利、薪資依然超越其他國家甚多,就是例子。不過,戰爭時經濟吃緊的納粹黨其實是靠屠殺猶太人來獲取他們的財富,藉此支撐德國經濟,近代越來越多的歷史學家認為,比起種族清算,納粹屠殺猶太人的需求更可能是為了鞏固國內經濟。

實際上,威瑪共和時期思想層面是非常進步的。人類歷史中女性最早擁有投票權、同性婚姻是否應思考合法化等,便是始於威瑪。然而,毫無限制的民主導致國會一團混亂,在威瑪時代,一年數次大選也是很常見的,最短的內閣只有一個月又十七天,好幾屆內閣存活都不過超過兩個月,使得德國人認為,民主就是毫無秩序的笑話。

簡而言之,造就威瑪淪亡有以下幾個因素:
1.凡爾賽和約成為莫大桎梏
2.經濟危機迫使人民選擇偏激政黨
3.政黨彼此內鬥,嚴重使納粹黨得利
加上憲法淪為被任意踐踏的工具,導致人民淪落只能嚮往「秩序」,最終由票數未過半的納粹政黨掌握大權。

威瑪的危機有沒有呈現在台灣?講者強調,威瑪共和最後亡於民主制度,是對台灣社會最大的提醒,民主與民粹主義只有一線之隔。戰後西德第一任總統特奧多爾.豪斯曾說:「直接民主其實是對於煽動者的犒賞。」當公投越簡單、越容易取得門檻,那麼就越沒有討論空間,也因此,不少西方國家在威瑪經驗過後,全面禁止全國性的公投(除修憲外)。講者進一步說明:「民主並不是非黑即白,民主是有討論空間的,民主不能只剩下多數決,那不是民主,那是最赤裸的多數決暴力。」

講者更指出,立法者跟法律執行者必須分開,否則就會破壞民主共和制度,這在當前的台灣更是一大警示。講者強調,當你看見和你持相反意見的人被打時心裡產生「活該」的想法,那麼你的民主體制將不復存在。「民主就像一條船,當船上的人們不惜讓這條船沉下去的時候,你是無力挽回的。如果民主要防衛自己、限制某些人的自由,你的民主將不再是民主。」這個來自於政治哲學家凱爾森的說法,無疑也是一種警示。

不過,大量的防衛民主手段亦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後遺症。我們必須反思在鞏固民主的同時,要如何避免台灣成為一言堂的社會。

所屬好民審議院: 

好民推薦

▲點擊圖片報名參加▲

陳澄波的遺照首次公開時,眾人震驚於陳澄波的最後身影,包含身上的槍孔竟得以完整被記錄下來。然而更令人震撼的,是遺體下方,蹲踞在地、以肩膀頂住門板的張捷,正是她用身體來承擔陳澄波的遺體,讓攝影師得以完整捕捉陳澄波受難時,含冤死不瞑目,以及胸膛被子彈貫穿、血染西裝的影像。

她瞞過政府監控體系,堅持留下陳澄波被槍殺後的遺照,而那張遺照一直藏在供桌上的自畫像背面,因為憲兵隊如果闖進家裡搜查,那是唯一不會被搜的地方。

我們能夠記得陳澄波最後的樣子,去看見國民政府的殘暴,是張捷奮力用肩膀撐起門板,她所承受的不僅是先生遺體與冤屈的重量,更是國家暴力的威權壓迫,唯有扛起如此巨大的重量,才能讓台灣人的苦難真相得以慢慢顯影。

邀請您一同參與這場講座,聆聽施如芳編劇的講解,重新見證門板下默默守護的身影,關於藏畫的女人——張捷 的故事。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