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8【好國好民講座】台灣如何撐人權?─台灣在東南亞公民空間緊縮下的角色|#活動側記

2024年9 月13日

#側記 【好國好民講座】台灣如何撐人權?─台灣在東南亞公民空間緊縮下的角色

可能是 6 個人和文字的圖像

亞洲公民未來協會研究員楊俐英從曼谷與香港原是公民運動蓬勃的城市,而如今卻是公民空間緊縮的狀態談起,也用各個城市的照片對照出,印尼針對LGBT族群而對婚外性行為定罪,以及新加坡雖有粉紅點運動,但卻也反映出新加坡只有一個合法的集會場所,這些都是公民空間緊縮的案例,也與民眾的日常息息相關。

➤外國人士來台成立組織可行性?

而亞洲公民未來協會亦專注於在東南亞公民空間緊縮的趨勢下,台灣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因此也針對外國人士如何在台灣設立人民團體和辦事處的研究,而發現了窒礙難行的幾個狀況:非明文規範的行政程序或指導原則;簽證限制;聘僱條件和最低薪資差異;語言隔閡和官僚主義障礙;銀行業務等。

➤從實體到數位的各種打壓

亞洲公民未來協會訪問數個團體,發現這些團體受到政府打壓的幾個手段:刑罰化和壓制性立法、數位空間的監控、法外處決與報復、社會污名化與邊緣化 、軍事化與衝突、跨境鎮壓。上述手段,具體來說可能呈現為:遭指控威脅國安或是境外勢力、虛假不實資訊、侮辱皇室與政治領袖,或是受到金融稅務干預;設立數位安全法監控數位空間、斷網封鎖;藉由掃毒名義進行法外處決;使用電子腳鐐等汙名化方式;遣返原居地;強迫失蹤。

➤台灣作為包容性公民空間的可能

在這些情況下,各組織通常選擇以下三種措施:不使用真名,不留銀行紀錄的風險緩解措施、地下秘密運作,或者直接遷移海外。這也是台灣建立區域角色的機會,楊俐英說道,台灣相對西方國家,時差較少、交通便利,因此遷徙成本較低,並且民主、人權、法治皆有較完整的體制,其他國家也較難在台灣進行跨國報復行動。

最後,楊俐英亦指出,台灣應該廢除人團法、通過社團法,保障區域內非公民結社權,以及提供難民協助,包含支持個案機制流程以及難民法,並進一步思考非公民結社權的可能,在台灣打造一個具包容性的公民空間。

主持及與談人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講師彭霓霓則以「為什麼要幫助東南亞」回應,他表示台灣應該是一個自省的平台,必須理解東南亞國家為何來到台灣。另一方面,從國內生產毛額、人均購買力等國際指標來看,台灣其實已經名列前茅,但相對來說,台灣內部已有五大離散社群:香港、緬甸、西藏、烏克蘭、巴勒斯坦,卻還沒有通過難民法,必須反省台灣雖然不是聯合國成員,但台灣已有適用於台灣人的人權法條,希望台灣能夠持續推動難民法等相關的人權法規,並以人權議題拓展國際空間。

所屬好民審議院: 

好民推薦

▲點擊圖片報名參加▲

陳澄波的遺照首次公開時,眾人震驚於陳澄波的最後身影,包含身上的槍孔竟得以完整被記錄下來。然而更令人震撼的,是遺體下方,蹲踞在地、以肩膀頂住門板的張捷,正是她用身體來承擔陳澄波的遺體,讓攝影師得以完整捕捉陳澄波受難時,含冤死不瞑目,以及胸膛被子彈貫穿、血染西裝的影像。

她瞞過政府監控體系,堅持留下陳澄波被槍殺後的遺照,而那張遺照一直藏在供桌上的自畫像背面,因為憲兵隊如果闖進家裡搜查,那是唯一不會被搜的地方。

我們能夠記得陳澄波最後的樣子,去看見國民政府的殘暴,是張捷奮力用肩膀撐起門板,她所承受的不僅是先生遺體與冤屈的重量,更是國家暴力的威權壓迫,唯有扛起如此巨大的重量,才能讓台灣人的苦難真相得以慢慢顯影。

邀請您一同參與這場講座,聆聽施如芳編劇的講解,重新見證門板下默默守護的身影,關於藏畫的女人——張捷 的故事。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