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蕭泰然逝世日】
蕭泰然老師終其一生都致力於台灣本土音樂的創作與改編,被譽為「台灣拉赫曼尼諾夫」,以及「台灣國民樂派第一人」。
圖片資料來源:臺灣音樂館
***
蕭泰然於1938年01月01日出生在台灣高雄州的長老教會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齒科醫師,同時也是長老教會的長老,母親則是留日的鋼琴家,因此蕭泰然自幼就開始接觸教會音樂以及古典音樂的薰陶,從五歲開始,則受到母親的啟蒙,開始修習鋼琴。在當時的台灣,音樂教育還不是非常普及,因此蕭泰然在中小學時期,就時常協助支援校內與音樂相關的事務,諸如升降旗的奏樂、對外比賽或表演、校慶活動等等,都是由他來負責演奏。
1959年他考上台灣省立師範學院音樂專修科,主修鋼琴演奏,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學習作曲;1965年,他進入日本武藏野音樂大學鍵盤專攻科,並師事於鋼琴教授中根伸也與聲學教授藤本秀夫。
回台之後,蕭泰然曾經在高雄、台南等地方的學校任教,但是在1977年,由於太太經商失敗,他們全家移民到美國投靠妹妹,在美國的這段期間,基於對故鄉的思念,蕭泰然開始整理台灣的歌謠,並改編成演奏曲,如《望春風》、《台灣調》、《黃昏的故鄉》、《思想起-恆春古調》,另外,他也創作台語歌謠,如《出外人》、《嘸通嫌台灣》,以及被譽為台灣國歌的《台灣翠青》等,深刻表達了他對台灣的顧念與重情。
1980年,他以美國種族人權運動期間,群眾不屈不撓的精神所帶來的靈感,寫下了《出頭天進行曲》,為台灣當時也如火如荼進行的民主運動加油打氣,卻也因此被列入政治黑名單而一度無法回到台灣。1986年,他進入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音樂研究所,攻讀作曲碩士,並也在這段時間確立了他的創作方向——融合台灣主體精神,以及西方音樂技巧,培育台灣的新音樂。
1993年,他開始創作《一九四七序曲》,用以紀念二二八抗暴事件,雖然中間因為心臟大動脈血管瘤破裂,進入醫院進行手術,一度性命垂危,但他在痊癒之後,依然堅持繼續創作,並在1994年將其完成。
1995年,蕭泰然的黑名單身份受到解除,他終於可以返回台灣,並且在國家音樂廳親自指揮這部他親自譜寫的《一九四七序曲》。在此之後,他依然繼續創作不輟,寫下了《台灣魂》、《傷痕之歌》以及《玉山頌》等作品。
2015年02月24日,蕭泰然病逝於美國洛杉磯,享年78歲。他終其一生為台灣音樂所做出的貢獻,使後人將他譽為「台灣拉赫曼尼諾夫」,以及「台灣國民樂派第一人」。
為二二八事件創作的《1947序曲》
https://youtu.be/tNCrnfhyUKw
歌手許景淳演唱蕭泰然的《毋通嫌台灣》
https://youtu.be/tf9ASkk9Ae4
***
自由路上藝術節|挖貝募資開跑中
立刻支持我們➡️ https://wabay.tw/projects/born2befree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