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孫文銅像推倒事件】
拉倒後的孫文銅像與蔡丁貴,銅像上已被噴漆。
圖片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2014年02月22日下午,公投護台灣聯盟以及台灣獨立建國大旗隊的成員,抵達台南市湯德章紀念公園,當時在那裡除了湯德章律師的紀念銅像之外,尚有一尊高高聳立的孫文銅像,也還在圓環中央。其中,聯盟總召集人蔡丁貴,以測試基座穩定度為由,爬上銅像,並開始以繩子套在銅像的頸部,以工具切割腿部,由數人合力將銅像拉倒,隨後銅像被噴漆噴上「ROC OUT」的英文字樣。
這是台灣在二戰之後,首次有人對孫文銅像進行破壞的動作。
事實上,這些所謂的「偉人」銅像,諸如最常見的孫文或蔣介石的銅像,是中華民國政府流亡來台後,在台灣各地密集建立的結果。這些銅像與它們的所在之處,絕大部分沒有任何歷史淵源或地緣關係,充其量就是中華民國政府以空間佔據的方式,藉此積極鞏固黨國洗腦神話的作為。這是一整套威權體制的運作,所以如果要以「孫文不是威權統治者,沒有爭議,不需要反對。」作為維護銅像的藉口,那是很難站得住腳的。
在此次事件之後,蔡丁貴等行動成員被依「毀損器物罪」和「意圖侮辱中華民國」提起公訴,並被判決拘役,於2017年入監服刑。
去年,有關於孫文銅像重新在台南公園豎立的話題,又一度被討論了起來,雖然最後在各方民間團體嚴正的抗議下,台南市政府也表示,在未取得社會共識之前,孫文銅像不會被豎立,但也許我們也可以問的是:當台灣人正在努力去除黨國遺緒的開端,已經被推倒的威權象徵,難道非得要重新被豎立起來不可嗎?
***
2023自由路上藝術節|挖貝募資開跑中
立刻支持我們➡️ https://wabay.tw/projects/born2befree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