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0114曾秋祈逝世日

2023年1 月14日

大家記得2021自由路上藝術節,那場在干城滾球運動場舉辦的「教化會館之役漆彈賽」嗎?為什麼一個藝術節,會突然出現這麼硬派的活動,難道這就是台中的日常風景嗎?(大誤)

其實好民是為了向二二八事件後,守護台中的二七部隊致敬,而同時讓大家知道現在雙十路與公園東路口,曾經有一場關鍵戰役 「教化會館之戰」。

照片說明:台中教化會館
當年民軍部隊與國民政府軍曾在這裡展開激烈的攻防戰。而幫助民軍突破防守的曾秋祈前輩,後來為了躲避政府的追捕,一度逃亡到日本,直到1991年才回到台灣,並於2021年01月14日逝世
照片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

【歷史上的今天——曾秋祈逝世日】

大家記得2021自由路上藝術節,那場在干城滾球運動場舉辦的「教化會館之役漆彈賽」嗎?為什麼一個藝術節,會突然出現這麼硬派的活動,難道這就是台中的日常風景嗎?(大誤)

其實好民是為了向二二八事件後,守護台中的二七部隊致敬,而同時讓大家知道現在雙十路與公園東路口,曾經有一場關鍵戰役 「教化會館之戰」。

1927年出生的曾秋祈先生,因為 二二八事件的爆發,親眼目睹來台中的國府軍在軍車上以機關槍恣意掃射無辜民眾。當時一行市民憤慨包圍了國府軍的據點:台中教化會館。

國府軍在會館二樓架設機槍,居高掃射。儘管台中市民組成的民軍努力進攻,行動仍陷入膠著。

曾秋祈前輩當時向夥伴要來了三枚手榴彈,憑著曾為國小棒球校隊的矯健身手, 將手榴彈當野球,丟向二樓一舉摧毀國府軍的機槍部署、民軍士氣大振,最後逆轉勝!教化會館內的兩百多名國府軍,舉白旗出面投降。

事後迫於政府的追捕,曾秋祈歷經波折偷渡到日本,一直到1991年才又回到台灣,並且在2021年01月14日逝世。

生前撰寫的回憶錄《兔一死活十年》,由二二八基金會出版。他曾對後輩說「台灣不能讓日本管,不能讓國民黨管,台灣人要自己管自己,要建立台灣國」。

當年參與武裝抗暴的老前輩,有許多都遭到國民黨政府的清算,或者是流亡海外,或者是早已被處決;而活下來的前輩們,現在也都年事已高,更有許多前輩已經逐一凋零。為了留下這段發生在台中的抗暴事蹟,台中市新文化協會是第一個透過研究、口訪、拍攝紀錄片談二七部隊的文史團體,前台中市長林佳龍任內,也協助了民間團體自發樹立了 「二七部隊紀念碑」。

二七部隊的故事不只是台中人需要記得,他們捍衛家園義無反顧的勇氣,有著真正的台灣魂,愛台灣的人都需要瞭解。

這群台中人自發組成的民軍部隊,在教化會館之役後,正式在干城營區成立為「二七部隊」民軍部隊。

我們認為,二七部隊的歷史,以及二七部隊的精神,對於台灣人,尤其是對於台中人而言,都有著不凡的意義,他們在歷史的長河中,是以自己的血淚來成就這一頁斑斕的篇章,一道深深劃下的刻痕。

過了冷冷的禮拜五,週末終於又回暖啦,有機會的話不妨就到二七部隊紀念碑走一走,認識一下這群當時與國府軍勇敢對抗、保衛台中市民的武裝民軍,也趁著今天,一起來認識這位把手榴彈當野球丟逆轉勝台中棒球隊 隊員吧!

***

定期捐款,支持專欄運作
立刻成為好民之友➡https://tinyurl.com/yc5xr4hz

所屬好民思塾: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