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用音樂訴說歷史:一份白色恐怖時期的歌單

2020年4 月11日

屬於台派的藝術節|2020自由路上藝術節
【講座】用音樂訴說歷史:一份白色恐怖時期的歌單
報名請點:https://pse.is/QN2GF

台灣在追求民主自由的歷程中,統治者的獨裁讓勇於為不公義發聲的人受到侵害,整體社會也籠罩深層的恐懼。在台灣往昔、被稱作時代禁忌的歌曲,包含華語、閩南語,原住民語歌曲。

本屆自由路上藝術節邀請到台灣流行音樂研究者徐睿楷主講、音樂創作人張睿銓主持,講座中將分享白色恐怖時期的禁歌、「淨化」歌曲和社會意識歌曲,思索時代的不能說的語彙與其中意義。

————— #活動資訊 —————

報名 /
因武漢疫情請視自身健康狀況參與,
報名請點https://pse.is/QN2GF
活動自由入座,入場請保持社交安全距離1.5公尺,限額25人入場。

時間 /
2020年04月29日 星期三 19:30 - 21:30
(19:00 開始檢疫作業、進場)

地點 /
中央書局(台中市中區台灣大道一段235號)

講者 /
徐睿楷(徐睿楷/台灣流行音樂研究者)

主持 /
張睿銓(音樂創作人)

主辦單位 /
社團法人台中市好民文化行動協會
台中市新文化協會

共同主辦 /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財團法人台中市光合基金會
財團法人台中市林李娥教育基金會
財團法人富邦文教基金會

指導贊助單位 /
國家人權博物館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 追蹤2020自由路上藝術節IG
https://www.instagram.com/_freedomfestival/
◍ 本場活動將於臉書直播。
◍ 自由路上藝術節活動期間防疫說明:
1. 注意自身健康,量體溫、勤洗手、戴口罩。
2. #入場請務必配戴口罩,需配合現場工作人員檢疫措施。
3. 所有活動異動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業建議為優先原則。

設計:柯瑜慧 / 2020自由路上藝術節志工

所屬好民思塾: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