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欲行ê路 Beh kiânn ê lōo 聯展

2020年3 月10日

屬於台派的藝術節|2020自由路上藝術節
【展覽】欲行ê路 Beh kiânn ê lōo 聯展

我們曾經迷糊觀察著一切,
曾經依循偏離的鐘擺過日,
曾經聽說那些毫無顧忌的追求,
也曾經呆望、苦思自身的存在。

四百年來,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發生了許多反抗壓迫、追求自由、相信民主和渴望建國的故事。
我們終能自由地聽見、看見這些盼望著台灣民主的故事,
他們是我們存在、探尋與思索自身的養份,
供我們能共同攜手,走出欲行ê路。

————— #活動資訊 —————

展覽開幕 . 藝術家導覽時間 /
2020年03月28日星期六 10:00-11:00

展覽期間 /
2020年03月28日星期六 至 04月07日星期二
每日12:00 - 17:00 (入場請配合檢疫作業)

地點 /
柳美術館(台中市中區柳川里中山路257巷14號)

參展藝術家 /
台中市新文化協會 洪碧梧《白色女聲》《武裝台中二七部隊》
蔡海如《偏航.探痙》《生命之花-2》
拚場藝術撞擊《起醮》

主辦單位 /
社團法人臺中市好民文化行動協會
台中市新文化協會

共同主辦 /
財團法人台中市光合教育基金會
財團法人臺中市林李娥教育基金會
財團法人富邦文教基金會

指導贊助單位 /
國家人權博物館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 追蹤2020自由路上藝術節IG
https://www.instagram.com/_freedomfestival/
◍ 展場最多限25人入場。
◍ 自由路上藝術節活動期間防疫說明:
1. 注意自身健康,量體溫、勤洗手、戴口罩。
2. 入場請配戴口罩,需配合現場工作人員檢疫措施。
3. 所有活動異動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業建議為優先原則。

展覽統籌:蘇雅慧
主視覺設計:林恆葦
展覽視覺:林恆葦 . 林妙如 . 江品儀
執行協力:粘雅文 . 余子萱 . 江雨臻 . 張珈瑄 . 江品宣
照片授權:鄭南榕基金會.紀念館 . 邱萬興

所屬好民思塾: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