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人民的聲音:從戒嚴到解嚴的台灣電台故事

2020年3 月05日

屬於台派的藝術節|2020自由路上藝術節
【講座】人民的聲音:從戒嚴到解嚴的台灣電台故事

台灣在戒嚴時期的黨禁、報禁等限制之下,人民的聲音如何傳播?九〇年代在野黨如何透過地下電台與選舉結合撐出自由空間?
本場講座邀請到資深媒體人陳彥斌與研究戒嚴時期電台的周馥儀,對談、分享台灣電台的故事,歡迎有興趣的民眾一同來了解。

————— #活動資訊 —————

時間 /
2020年03月14日 星期六 14:00 - 16:00
(13:30 開始檢疫作業、進場)

地點 /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講者 /
陳彥斌(台中市新文化協會執行長)
周馥儀(台大歷史所博士、賴和基金會前執行長、彰化縣前文化局長)
主持 /
洪碧梧(台中市新文化協會行政專員)
 

主辦單位 /
社團法人臺中市好民文化行動協會
台中市新文化協會

 

共同主辦 /
財團法人台中市光合基金會
財團法人富邦文教基金會
財團法人臺中市林李娥教育基金會

 

指導贊助單位 /
國家人權博物館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 追蹤2020自由路上藝術節IG
https://www.instagram.com/_freedomfestival/
◍ 活動不需事先報名,免費進場,現場限額25人。
◍ 自由路上藝術節活動期間防疫說明:
1. 注意自身健康,量體溫、勤洗手、戴口罩。
2. 入場請配戴口罩,需配合現場工作人員檢疫措施,本場講座將於好民文化行動臉書專頁線上直播。
3. 所有活動異動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業建議為優先原則。

所屬好民思塾: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