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外的檜木」──何春木
1986年參選省議員的何春木。何春木基金會提供。
出身旱溪的貧窮人家,因戰爭而獲得機會
何春木1922年出生於台中旱溪,家境貧困,父親是鐵路工人。他歷經過日本時代、國民黨政府戒嚴時期,一直到民進黨成立以及其後的開放年代。何春木的政治生涯共計四十四年,曾擔任過台中市議員、台灣省議員。他一生共參選十三次,當選七次,落選六次,屢敗屢戰,絕不放棄。溫和堅定的問政風格和面對威脅利誘仍堅持黨外立場的精神,讓他擁有「黨外的檜木」稱號。
何春木15歲自公學校畢業後就開始工作,做過各式各樣的工作,包含賣枝仔冰、糖廠臨時人員、鐵工廠學徒等等。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何春木進入台中的「台灣新聞社」打雜,在工作中逐漸對政治產生興趣。何春木後來也成為正式記者,加入1947年李萬居創辦的「公論報」,展開長達十年的記者生涯。
在報社打工的何春木(後排右一)。何春木基金會提供。
實踐政治理想,當選台中第一屆市議員
1950年台中市舉辦第一屆市議員選舉,當時身為記者的何春木因採訪常跑議會,對議會水準非常失望,遂決定參選。沒有錢的他騎著腳踏車外出拜票,也不避諱批評國民黨的施政缺失,後來成功以「吊車尾」的票數當選。
綜觀大時代環境,1950、60年代,因戒嚴令的黨禁,非國民黨的政治人物皆為「無黨籍」。當時台灣省議會出現「五龍一鳳」:無黨籍男性議員吳三連、李萬居、郭國基、郭雨新、李源棧,以及女性議員許世賢,在省議會為台灣社會發聲。彼時這些黨外人士雖然也有互相聯繫、結盟,組成助選團等,但要到1969年康寧祥當選市議員、黃信介當選立委後,「黨外」一詞才開始被廣泛使用,黨外運動開始蓬勃發展。
何春木共當了四屆台中市議員,也曾數次參選台中市長,但皆落選。1977年,何春木挑戰參選台灣省議會的議員,最後成功當選。成為第六屆省議員。
何春木堅定的黨外立場,讓他與楊逵(左二)、鍾逸人(右一)都有好情誼。何春木基金會提供。
省議員下鄉考察,何春木為正中間繫領帶者。何春木基金會提供。
台中的「美麗島之夜」
1979年12月10日,高雄發生美麗島事件。其實在不到一個月前,台中也差點爆發「美麗島事件」。11月20日,美麗島雜誌社台中服務處舉辦晚會活動,由當時擔任省議員的何春木出面向市政府租借場地,卻遭遇一連串阻撓。活動當天人山人海,警察嚴陣以待,氣氛一觸即發,所幸最後和平結束。
魏良柯(1979)。動人心弦的「美麗島之夜」。美麗島,1(4),79–81。
拒絕金錢誘惑,堅定黨外立場
1980年台灣進行監察委員選舉,由省議員投票選出。曾擔任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的尤清出面參選。在當時曾有其中一位候選人派人載鈔票到何春木家,暗示他會先付八百萬的「前金」,當選後會再提供兩百萬的「後謝」。何春木不願意前往驗查現金,讓兒子何敏誠送他離開,何敏誠回憶那是他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現金,當時台中市的透天厝才一百萬元上下。爾後尤清也順利當選監察委員,
1980尤清獲得黨外人士五票,當選監察委員,由左至右為何春木、傅文政、趙絧秀娃、尤清、余陳月瑛、邱連輝、周滄淵。何春木基金會提供。
老兵最後一戰,拓展中部黨外勢力
1979年美麗島事件後,許多政治菁英被逮捕,但黨外勢力並未因受挫而退卻,反而藉此將「美麗島事件受難者家屬」、「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團」成員一一推上選舉舞台,也在各地組織黨外後援會,以「沒有黨名的黨」與國民黨展開競爭,爭取民主。譬如1979年張俊宏因美麗島事件被關,其妻子許榮淑於1981年代替丈夫參選立法委員成功當選,1983年更爭取連任,被稱為「黨外鐵娘子」。
鄭南榕(1983)。何春木呼籲中部黨外支持許榮淑競選連任。民主人,14,27。
1981年何春木爭取連任省議員失敗, 四年後捲土重來,喊出「老兵最後一戰」,台中黨外人士也組成「黨外台中後援會」全力支援。何春木與市長候選人許榮淑、省議員候選人劉文雄組成「黨外鐵三角」聯盟,與國民黨籍的候選人展開對抗。
老兵最後一戰。何春木基金會提供。
1985年何春木競選文宣。何春木基金會提供。
1986年,張溫鷹參選國民大會大表第1屆第3次增額選舉,何春木為其選舉助陣。何春木基金會提供。
首次以民進黨籍,參選最後一次
1989年底,已喊過「老兵最後一戰」、六十八歲的何春木本不欲再參選,但支持者紛紛前來遊說,說何春木一輩子都以無黨籍身分參選,現在至少要代表民進黨參選一次吧!且民進黨才剛創黨,如果立刻讓年輕一輩出馬恐難獲得廣泛支持,希望何春木加入選舉,拉抬聲勢。
在眾人力勸之下,何春木答應參選,中間經歷不少風波,最後成功以六萬多票當選第九屆省議員。最後一個任期中,何春木努力推動「大里溪、旱溪整治計畫」、也十分關注台中鐵路地下化進度,努力為民眾爭取地方建設。
1994年,何春木表態不再競選,正式卸下公職身分,並呼籲選民支持同樣記者出身、當時擔任市議員的王世勛接棒參選省議員。退出政壇後,何春木憑藉自己多年來的人脈與公信力,時常為民進黨站台,甚至擔任競選總部主委。
何春木從政共四十四年,參選13次,落選6次,但從不失志,屢敗屢戰。他的問政風格溫和,總是為地方鄉土著想。何春木在黨外運動中的位置雖不屬於站在最前頭衝鋒的類型,但也從來沒有被任何威逼利誘打退,而是始終溫柔堅定地站在黨外立場。他的形象宛若檜木般高大、穩重,因此也被稱為「黨外的檜木」。
撰文:楊昀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