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黑名單返鄉運動【衝破禁錮.追尋自由:台中黨外運動照片展】

2025年3 月27日

海外黑名單返鄉運動

1959年,中華民國政府以在台灣抓到的日籍菸毒犯,欲和日本政府交換在日的台獨人士柳文卿。此舉引發海外台獨人士大規模抗議,對日本與中華民國政府造成輿論壓力,中國國民黨的濫捕行為也大傷其國際形象。此後國民黨改以禁止入境方式,企圖嚇阻海外異議人士,更以線民和職業學生監控各地異議者,造成許多台灣人有家歸不得。


1989年聲援許信良(土城事件)。邱萬興提供。

歷經1986「桃園機場事件」返鄉失敗後,1989年許信良成功搭漁船偷渡回台灣,但立刻被抓進土城看守所。10月2日,民進黨與上萬民眾在土城看守所外集結示威,要求「釋放許信良、重審美麗島」。入夜後鎮暴部隊驅散民眾,更使用強力水柱、電擊棒等武器攻擊人民,爆發流血的「土城事件」。

除此之外,海外黑名單返鄉運動尚有許多代表事件,包括陳婉真闖關回台、郭倍宏千人面具事件等。1991年中研院李鎮源院士與台大教授林山田、陳師孟成立「100行動聯盟」,呼籲廢除刑法一百條,,釋放所有政治犯。隔年刑法一百條修正後,台灣人民才不再因主張台灣獨立以叛亂罪而被起訴。

1996年,刺蔣案的黃文雄先生偷渡返台,違反國安法而被起訴,判刑五月。黃文雄為此上訴,經釋憲後,在釋字558號解釋下,最後的海外黑名單終於走入歷史。


1992.11.16太平國小舉辦彭明敏博士回台歡迎會。何春木基金會提供。

撰文:楊昀蓁、蔡孟妍。

參考資料: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