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槍林彈雨造成很多生命逝去,不要讓子彈再打回我們的眉心上。」──二七部隊紀念互動展|參展民眾
圖片攝影:志工紫芃、韋辰
圖文編排:志工怡君
側記撰文:志工七七
在二二八這天,《二七部隊紀念互動展》在好民文化行動協會正式開展。展區主要分為六個部分,大標題分別為「召開市民大會」、「警察局」、「教化會館之戰」、「二七部隊成立」、「女性擔任的角色」、「烏牛欄戰役」,透過淺顯易懂的時間軸介紹了台中市民當時面對二二八事件的反應,以及二七部隊的成立始末。展間也規劃許多互動體驗,引導讓民眾重回歷史,去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並迎來不同結果,讓民眾更深切地體會當時的情境。歷史不應該被輕易遺忘,我們要做的,就是試著還原真正的歷史,讓大家更認識真相。
【穿越回一九四七】
1947年2月27日,專賣局查緝員在台北市天馬茶房前查緝私菸,造成民眾一死一傷,引起民眾不滿。2月28日,當地民眾前往台灣行政長官公署前請願,卻遭到衛兵在樓頂架設機槍掃射,隨後群眾佔領新公園內的台灣廣播電台(即台北二二八紀念公園現址),並透過電台向全台灣廣播說明緝菸事件與國民政府充滿貪官污吏的事情。
3月2日,台中的地方仕紳與學生在台中戲院召開市民大會,表達對新政府的不滿,陸續成立了「台中地區治安委員會」及後來的「二七部隊」。二七部隊多由干城營區的各隊人馬共四百餘名青年、學生,與二戰後退伍的台籍日本兵等人組成,採取武裝反抗,以保護台中地區——而「二七」的命名,便是源自前文所提及,發生於台北天馬茶房的「緝菸血案」的日期。
【他們的聲音和我們的聲音】
「二月二十七日台北緝菸血案需要全台灣人關心支持,請台中人三月二日上午十點到台中戲院參加市民大會。」──《二七部隊漫畫 上集》
策展團隊跳脫了固有的展覽邏輯,運用了聽覺、視覺、觸覺等互動,讓民眾更貼近展覽試圖傳達的歷史背景。故事線簡單、易讀,使參與者不分年齡與學識等級,皆能輕易理解,加上精心錄製的台語情境說明,讓民眾能夠投入其中。展間規劃亦利用了空間優勢,運用拉開窗簾來一窺市民大會的情況、抬頭便能望見漫天紛飛的傳單,使參與者身歷其境,彷彿自己也是當時在街道上的群眾,一邊閱讀文字,恍若抓住了當時事件的一角,事件的全貌因此慢慢地展開來。
【接近歷史,感受歷史】
為了讓民眾更有臨場感,現場放置了相關道具。例如配合教化會館之戰,展場擺放了示意用的槍枝與手榴彈等道具,更規劃了丟擲手榴彈的互動體驗;蔬菜攤上四散的蔬果道具,模擬了當時在市場的人民與菜販遭無辜波及的情況;介紹「女性擔任的角色」的單元,則呼應女性在當年從事醫療防護等後援,提供繃帶和人形模特兒,讓民眾試著學習如何包紮。
參展民眾表示,展覽佈景以生活中各式物品組合而成,令他格外震撼,尤其是蔬果攤的設計,因為與日常生活場景相似而產生的親切感,反而更能體會情緒。同時他亦表示:「我們無法同理過去常常是因為離我們太遠,而覺得事不關己。」透過展覽搭建的日常場景,反而讓人們更容易踏進歷史,用屬於自己的方式去感受、認識這段過去。
【課本沒有教的歷史事件】
在展覽的最後,策展團隊播放由台中市新文化協會提供二七部隊相關影片供民眾觀賞。聽著他們滄桑的聲音,訴說著當年的情況與心境,讓許多民眾在觀賞時紅了眼眶。前輩們為了自己的家鄉,不畏懼強權及生命安全,聽了許多砲彈聲、槍聲,甚至是哀嚎聲,換來我們如今的自由,活在現代的我們更要透過自己的聲音,去講述當年的歷史真相,持續為這些聲音發聲,不讓這些聲音被遺忘。
「這是血淋淋的歷史事件,不是帶有政治色彩的展覽。」受訪民眾表示,他對於年輕世代的課本僅停留在二二八「查緝私菸」一事感到訝異,想不到展覽中敘述的許多內容,課本中並未詳細提到。民眾認為,歷史的真相不該被淹沒在時間的洪流之中,仍有太多群眾對於歷史事件不了解,且容易戴上有色眼鏡來看待。民眾感嘆,展覽的初衷該要是為了讓眾人更加了解二七部隊的始末及後續影響,邀請大家一同知曉台灣人為了家鄉而奮鬥的精神,如何將這份精神傳承下去,正是我們需要繼續努力的。
【壓不扁的玫瑰,終將燎原】
展覽的最後是留言區,策展團隊提供了玫瑰花與便利貼,供民眾們寫下祝福和期許,並於留言板上別上花朵。「毋通放袂記」、「不要遺忘歷史」是最多人寫下的、對自由社會的祝福,而一枝枝玫瑰,則代表著我們對前輩們的紀念,亦代表著我們堅韌且柔軟的內心。
從最一開始的一枝玫瑰,到後來滿牆的花朵,燎原般地綻放。我們深知邁向自由的路還很長,但即使在路途中會遇到許多阻攔,我們仍是壓不扁的玫瑰,也相信在眾人的悉心守護下,終將迎來自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