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做大水——0306#高雄大屠殺】

2025年3 月04日

【三月做大水——0306#高雄大屠殺】

你曾經造訪過位於高雄市鹽埕區的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嗎?與它隔著一條中正四路遙遙對望的,就是 #高雄市二二八和平公園。78年前,當歷史博物館還是高雄市政府的時候,這裡曾經發生過一場慘絕人寰的無差別大屠殺。

1947年03月06日的上午,高雄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推派代表,與當時擔任高雄要塞司令的 #彭孟緝 進行交涉。其中,處理委員會的代表包括高雄市市長 #黃仲圖、高雄市參議會議長 #彭清靠、#涂光明、#曾鳳鳴、#林界 等共五人。

然而,彭孟緝事實上並沒有真的要跟這些人談判,他將代表們誘騙到遠離市區的壽山,並將代表們逮捕槍決,只留下黃仲圖、彭清靠兩人,隨後他又下令軍隊攜帶步槍與機槍,兵分三路,準備包圍封鎖高雄市政府。

高雄瞬間成為屍橫遍野的人間煉獄,國府軍沿路無差別地對群眾進行掃射,甚至連年幼的孩童都受到波及,民眾試圖躲入愛河,士兵便朝著水中掃射一番,而後才離去。

國府軍來到高雄市政府之後,將大門關閉,並以機槍向原本正在等待談判結果的開會代表與市民們無預警地掃射。後來,當參議員邱道得奉命進入市政府的時候,他回憶到他當時腳下踩著屍首,一地血污宛如泥濘;而前高雄市長王玉雲也提及,他為了救出手足,被勒索了大量金錢,而當他踩進地下室的時候,發現室內的積血已有數公分。

那一天,許多人被迫在高雄火車站,親眼目睹自己的家人被槍決,隨後國府軍將遺體丟入河中,大量的鮮血染紅了河水,也染紅了西子灣。

在這次的屠殺中,估計死傷者約有數千人,而下達命令的彭孟緝,則被冠上「#高雄屠夫」的惡名,然而,他卻一路獲得蔣介石的提拔,先是晉升為台灣省警備總司令,而後又晉升為參謀總長,官運亨通得令人不禁髮指;而也就是在這一天,蔣介石也在中國南京批准了派兵來台的軍令,兩天後,中華民國 #二十一師 在台灣登陸,為另一場全台大屠殺拉開了序幕。

***
日治時期的高雄市役所。在戰後成為高雄市政府,現在則為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也是臺灣第一座由地方政府經營的歷史博物館

圖片資料來源: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所屬好民思塾: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