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回顧➊ 自由路上藝術節〈有影_知影〉◢ ​

2025年1 月08日

◤2024年度回顧➊ 自由路上藝術節〈有影_知影〉◢


2024 年,自由路上藝術節以〈有影_知影〉為主題,帶著大家從「看見陰影」開始,一同正視台灣歷史中殘存的威權象徵,以及威權暴力留於人們心中的陰影。這些殘影仍然遍佈在台灣的社會中,是真實存在的記憶,是真正「有影」。

有陰影之處也意味著光明的存在,我們選擇凝視這些陰影,去認識過去、理解現在,為未來找尋新的方向,與大家作伙「知影」。


◤11場的活動,拉進歷史與現今的距離◢

今年的自由路上藝術節包含了11場豐富的活動,邀請多位講者分享他們的真摯經驗與深刻見解。包含賴靜嫻以受難者二代的身份,分享自己從小遭受監控的經歷,甚至在解嚴後與特務面對面的互動;胡淑雯作者透過鹿窟事件的檔案,看見人的恐懼如何被特務操控,這些聽似難以置信的情節,即是受難者的真實經驗;鄭竹梅則分享了她對父親回憶的追尋,並指出當我們理解過去,便能影響台灣的未來,當我們討論鄭南榕時,他的精神也仍然活在台灣的土地上。

不管是透過講座、真人圖書館、電影座談、親子繪本、戲劇表演還是音樂節,我們藉由多元的活動,點亮歷史的陰暗面,讓不同的民眾都有機會認識台灣的歷史,看見每一個人都乘載著歷史的脈絡,進而有機會共築對未來的希望與願景。


◤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很久◢

好民堅信,守護民主的路靠的是一群人共同前進。今年,我們培力了27位的志工與我們攜手向前。除了議題的討論與活動籌備外,更以自身的反思實踐倡議工作,親自製作線上的歷史解謎遊戲,並拍攝《餐桌上的人權紀事》的影片,讓轉型正義可以進入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


◤大家的活動回饋◢

⟡「未來也會繼續支持,一起往『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前進。」

⟡「距離我上一次參與社會運動組織已經好幾年了,再次參與組織覺得蠻好的,跟有同樣理念的伙伴一起前進感覺蠻好的。」

⟡「在社會倡議的路上,受傷與流淚都是必然,但怎麼能失去對世界的關懷。即使靈魂裂成碎片,仍要拾起、重組,會有更好的未來。一起繼續加油!」

⟡「最感動的是可以讀到很多年輕人對活動的側寫,完全展現出議題的專業導讀,看的時候確實會拍手喝采,深入淺出的文章,讓很多社會大眾也能汲取經驗和觀點,非常的感動。看完會覺得台灣有希望。」

⟡「我很開心能和一群關心相同議題的人聚集在一起,大家的眼神裡都有火焰。透過不斷地活動和討論,我對轉型正義這個議題有更深刻的認知,也因為聽到受難者家屬的講座,讓我能感受到歷史仍存在在今天社會每個角落,只是我們選擇忽視。」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親子繪本共讀,把前輩們的故事轉化成繪本,再以說故事的方式跟小朋友講述。我認為這是一個對紮根民主非常有意義的活動,讓我持續感受到台派夥伴們的力量。」



如果妳/你也期待這樣的接力賽可以走得長遠,請一同加入好民之友!
立刻成為好民之友➡https://tinyurl.com/yc5xr4hz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