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側記】06.08歷史的快門看到什麼?用小說寫的黨產故事
撰文/志工 可婕
2024年五月下旬,無數隻立院青鳥沿著中山南路,反覆飛入飛出長年佇立於此的濟南基督教長老教會;或稍作歇息,或提供物資,為民主的動搖做最堅定的抵抗。時光倒流到1937年二月,李超然——〈歷史的快門〉中重要人物——與其妻子高慈美,便是於這樣一處令人心安之所結為連理。
「這間教會,他不只是現在的一個庇護所,或者是向你展示神的愛的場所而已,它裡面其實發生了很多事情。我今天講的是其中幾個,杜聰明博士和他的太太也在這裡聚會,妻子的告別式也是在這邊舉辦的,這個教會有非常悠久的歷史。」講座一開始,慧恩老師便向我們分享,「教會」這樣特別的空間、建築,跨越時代扮演的角色與意義。小說《歷史的快門》中的同名篇章,以李超然的生命經歷為主軸,看到一些日產與企業被收為國民黨黨產的歷史;揭露了複雜時代下令人匪夷所思的疑點,替小說後續的篇章布下荒唐的調性。
老師接著分享〈正中對照大辭典〉篇章中,由三本字典組成的故事。其中,參與救國團自覺運動推行會的許席圖,入獄後拚命想得到一本辭典,來查詢獄監對自己審問、謾罵的文句意思;曾經待過火燒島的政治犯杜明,卻奉命進行編寫《三民主義大辭典》——時代下受壓迫而產生的一切行動,是那麼令人感到彆扭、掙扎又尷尬。講座中,老師提供地圖輔佐我們理解不同時代下地景的差異,例如曾為畫家筆下台北十二景的榮町通,其紅磚門面「大倉本店」在台北大空襲受到重創,被立即修復,卻在戰後成為黨營事業「正中書局」的所有物;今日雖已脫離黨營,卻再也回不去過往的具指標性的榮盛面貌。
啟發老師創作〈耶穌喜愛一切小孩〉的事件,則是與一位百歲的阿嬤有關。飲食及音樂的感染帶給人的身體記憶能夠穿越時代,帶出「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當時的活動與作為;並透過女性視角,書寫黨國時代下的官夫人、名媛在丈夫官場外的保身之道。分享完小說所有篇章的旨要,老師更是回頭連結過去曾來好民分享「梅屋敷」的不公義,再次說明「大倉本店」財產轉移的荒謬、痛心——因此,蔡培火先生極力爭取在正中書局出版的辭典,受限於以注音符號拼音,找不到能形容大倉本店的優美台語:「硬迸迸ngē-piàng-piàng」、「tīng-khok-khok」、「硬篤ngē-táu」;而這個故事內的字典中揣無ê語詞,更是所謂的「公平」和「正義」。
最後,老師回到〈歷史的快門〉篇章,說道某個寒冷的冬夜,在一場台語演講比賽結束後,主辦人李超然跟獲得第一名的女孩聊天;小女孩說自己想成為一名小說家,李超然問他:「將來來寫我的故事好無?」初生之犢的女孩一口答應了,原來,慧恩老師便是當年那個女孩。她希望這些書寫是多年後實現的承諾。她試著用歷史小說的形式,達到了小說與真實之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