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國會濫權與中國因素 線上講座紀錄

2024年6 月14日

台灣公民陣線與好民文化行動協會6/11共同舉辦「國會濫權與中國因素線上講座」,感謝各位公民在平日晚間積極的線上參與。主持人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副理事長林芳如引言提到,太陽花十年後的現在,國會發生濫權問題,甚至未來四年可能不斷掏空台灣民主。今晚擔任講者的經濟民主連合常務理事陳方隅則詳細檢視六大問題,包含:立委違憲變相質詢總統、霸王立委超級質詢權、同意權行使三大漏洞、調查權行駛五大模糊、聽證會發動要件不明及藐視國會罪明顯違憲等。

陳方隅同時指出,現在這些法案到二讀之前的過程中,只要提出不同意見就被保留,等同於沒有討論。而調查權擴張到可以調查正在進行中的司法、國家安全機密文件、公司營業機密等。並且雖然在刑訴法之下,證人不用自證己罪,可以保持沉默或請律師,但這次修法等於把官員當成被告,以證人身分到立法院,但卻不能拒絕回答,否則就變成藐視國會,甚至請律師還要經過申請同意。

陳方隅也提及經濟學人、美聯社、時代雜誌等外媒皆提到修法與中國因素的關係,他也說明中國歷來的統戰方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及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的對台謀略、傅崐萁與中國千絲萬縷的政商關係,以及中國在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等戰場。

最後陳方隅也揭示未來國民黨可能進行的手段,包含修改反滲透法、修改政治談判紅線條款、新增國家安全戰略法、中天復活條款(衛星廣播電視法)以及花東三法。

主持人林芳如也提到,站在台中角度一定要關心平潭到台灣海域復航的問題,因為平潭往返台灣的地點就是台中。並且大甲鎮瀾宮副董事長鄭銘坤以台灣媽祖聯誼會代表的身分屢至中國交流,實際上背後代表的就是宗教文化統戰以顛覆台獨,國會擴權法案的進行,也與海域入侵、直航等滲透息息相關。

至於我們該如何與身邊的人溝通?陳方隅則希望每個人都能時時備好相關知識,和不同理解程度的人有不同的溝通深度,從周遭相對能夠影響的人慢慢做起。

所屬好民思塾: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