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0326柳文卿事件

2024年3 月22日

【歷史上的今天——柳文卿事件】

被日警壓制的柳文卿先生。

1968年03月26日,台灣青年獨立聯盟幹部柳文卿,在辦理延長簽證的過程中,突然遭到日本警方羈押,並強制遣返回台。柳文卿事件引發海外台獨人士激烈的抗議,同時也影響到國民黨日後針對海外異議人士處理手段的轉變。

照片資料來源:臺灣政治與社會發展海外史料資料庫

***

台灣進入白色恐怖時期之後,國民政府經常採取殘暴的手段刑求和關押異議人士,而許多主張台灣獨立或者訴求自由民主的台灣人,在逃離台灣之後,則會在海外繼續為台灣發聲,持續爭取台灣人應該享有的自由與民主。

中華民國政府因此會以外交干涉、囚犯交換以及秘密逮補等非法手段,將海外的民主人士羈押回台灣,一直到一起事件的發生,此種積極的迫害手段才產生了改變。

那就是柳文卿事件。

1968年03月26日,位在日本的台灣青年獨立聯盟 幹部柳文卿(Liú Bûn-khing),因為辦理簽證到期手續,而前往日本入出國管理局處理延長簽證,沒想到他卻遭到日本警方的羈押,並且被告知將要把他遣返回台灣,這是因為當時中華民國政府要求已在台灣抓到的日本煙毒犯,跟日本交換海外的台獨人士。

聽聞此事的台獨組織幹部,包含黃昭堂(N̂g Tsiau-tông) 先生等共計約二十多人,也急忙前往羽田機場搶救,更不惜與日本警方大打出手,柳文卿當時甚至想要咬舌自盡,以此明志。後來這一行人被日本警方抓到拘留所,雖然最後是以不起訴處分,但柳文卿依舊被遣返回到台灣。

這起事件引起海外台獨成員激烈的聲援與抗議,1968年04月07日,台獨聯盟美國本部就向日本駐華府大使館發動了大規模的抗議遊行。而這些來自海外的聲援,對日本和中華民國政府都產生了巨大的輿論壓力,中國國民黨對異議人士濫捕濫殺的手段,也被國際媒體報導,形象大傷。

從此之後,中華民國政府由主動濫捕,改以佈建所謂的「抓耙仔」,列舉「海外黑名單」,被動禁止海外的民主異議人士回台。

然而,這同時也造成了這群人「有家歸不得」的哀傷。幾年前曾經有政治人物聲稱「搞台獨的兒孫都躲在國外」,然而這就是過去海外黑名單的歷史所留下的無奈的結果,在國民黨政府的打壓之下,許多台灣人並不是不願意回到台灣,而是根本沒辦法回到台灣,十幾、二十餘年的人生,都在海外度過。

這是就算「黑名單已經取消很多年」,都沒辦法輕易弭平的痛苦,也是一個在過去既成的事實。而好不容易熬到黑名單身份解除,得以回到自己的家鄉,卻還要遭受這樣的諷刺,也難怪會有人認為這樣的說法是「殘忍絕情的風涼話」了吧。

***

【為台灣民主儲值】定期定額捐款,文化建國鬥陣來!

最棒的台派活動在好民!

立刻成為好民之友➡https://tinyurl.com/yc5xr4hz

所屬好民思塾: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