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威權系列課】威權重返榮耀: 香港與菲律賓現況對談分享

2024年1 月05日

「港版國安法是香港最黑暗的時代的開始,戳破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謊言。」──馮詔天|香港邊城青年秘書長

「我們要怎麼看,在民主制度之下,仍會選出非常爛的人?這是民主重要的課題。」──汪英達|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移工政策處主任

【解構威權系列課】2023.12.10
威權重返榮耀: 香港與菲律賓現況對談分享
與談:馮詔天/香港邊城青年秘書長、汪英達/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移工政策處主任
撰文:劼宏&瀚責

【解構威權系列課】第三堂針對亞洲威權復辟的香港與菲律賓,邀請講者談談這兩個地方的現況。首先邀請到香港邊城青年協會秘書長馮詔天與我們分享國安法治理之下的香港;接著請到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移工政策處主任汪英達分享菲律賓如何在民主投票制度下選出獨裁者家族。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遺跡,自由民主的遺跡。


「港版國安法是香港最黑暗的時代的開始,戳破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謊言。」──馮詔天|香港邊城青年秘書長

▶「愛國者治港」的國際人權日

演講當天(12/10)正好是國際人權日,同時香港也進行「愛國者治港」區議會選舉,非常諷刺。馮詔天告訴我們,諷刺與荒謬,是近年香港的日常。1997年,香港主權從英國移交給中國時,中國對普選的承諾,一直以「還沒準備好」為理由往後拖。

香港原本期待以和平對話的方式,每年七月一日上街遊行爭取中國對香港的承諾,但始終得不到很好的回應。2019年,台灣印象最深應該是反送中運動。反送中一開始是對逃判條例規定的抗議,香港早已發展成法律的社會,但中國仍處在審判不公開的情況,香港人擔心,由這件事情開始,一國兩制將不覆存在。

相對於2014雨傘運動,這次參與遊行的人數更多,但政府反而更加無視民眾的聲音,甚至指揮警察對示威者使用暴力,香港人對於警察信任與尊敬也全部都與中國的承諾一起消失了。

▶港版國安法與香港黑暗時期的開始

港版國安法的影響範圍,從深海到高空,不只影響香港本土,全世界全的港人都會受到影響。這同時也代表中國不再溫水煮青蛙,會積極介入,改造香港的社會制度。所謂的「國安」大於一切,馮詔天指出,沒人有能力研究不知道線在哪裡的國安法,我們只能從親中的媒體找到國安法的「可能的」架構,從中略知一二。

▶國安法三大審查與五大影響

接著,馮詔天也分享了國安法的三種審查機制以及五個主要被影響的範疇。
國安法中三種審查機制:
 ➊政府的法律手法
透過制定各項法律,限縮人民的言論自由。
➋政府的非法律手法
使用資格審查等方式限制出版,港人稱為「紅線」。
➌非政府的非法律手法
利用黑道或不知名人士跟蹤、騷擾、恐嚇,從警察放任白衣人手持攻擊性武器攻擊群眾,無視民眾的報案,可以判斷警方與暴力份子有絕對的勾結。

五個主要被影響的範疇:
➊新聞媒體
➋文化、藝術與出版界
➌社會整體的政治表達
➍社會整體訊息流通
➎社會整體資金流通

馮詔天指出,沒有媒體、沒有NGO之後的香港,已經無法得知香港政府在做什麼,訊息也變得難以流通。

▶香港關鍵字

最後,馮詔天為我們整理出近年香港重要的關鍵字。
#不於屬香港的選舉
新增資格審察,造成非建制派全滅,只能選出親中親政府的候選人。立法會的投票變成橡皮圖章。
#制裁加薪
有些議員提出如果被外國制裁,可以加薪。被外國制裁成為工作良好的標誌。
#香港「復常」
遊行權力被大力限縮。遊行範圍縮小,親中團體搶位,於遊行日舉辦巧立名目借走遊行場地。
#言論自由
媒體被控告、取締。從小的洗腦教育。文化博物館解散。中大政治系改組,名稱不再有政治之名。

▶最艱難的決擇

對香港人來說,離開或是留在香港,成為他們最艱難的決擇。如果想要自在地說話,自在地呼吸,只能離鄉背井。因為如果留在香港,嘴裡講出來的,就只能是中國想聽的話。曾經在台灣白色恐怖時期,台灣不能出版的禁書,香港可以出版,但事過境遷,如今香港漸漸成為亞洲的金融遺跡。反觀剛走出威權的台灣,仍有一批人對獨裁國家眉來眼去,無疑是對香港人的苦難最大的褻瀆。

╲╱╲╱╲╱╲╱╲╱╲╱╲╱╲╱╲╱╲╱╲╱╲╱╲╱╲╱╲╱

菲律賓:民主制度下選出的獨裁家族

「我們要怎麼看,在民主制度之下,仍會選出非常爛的人?這是民主重要的課題。」──汪英達|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移工政策處主任

▶從臉書刪文開始說起

與菲律賓人和菲律賓移工團體接觸二十年,過去八年高度密集的移工服務工作的汪英達,在獨裁者之子小馬可仕透過民主選舉當選總統的上任隔天,發現自己的臉書文章遭到臉書刪除。被刪的貼文是分享紀錄片「The kingmaking」(大權在後:前第一夫人伊美黛),轉自臉書「Block Marcos」。

汪英達推測,臉書刪文的原因,可能是馬可仕支持者大量檢舉造成的。被人民推翻的獨裁者仍會復辟,而且仍有大量支持者,這是菲律賓的正在進行式。

▶推翻馬可仕之後的杜特蒂政府

在小馬可仕以獨裁者之子當選菲律賓現任總統之前,杜特蒂是菲律賓的總統。自獨裁者馬可仕被革命推翻後,杜特蒂被指派為達沃市的副市長,之後當選達沃市市長。杜特蒂任市長時,運用手腕與當地遊擊隊友好,但同時也有自己的暗殺部隊。

杜特蒂任用藝人Mucha Uson掌管媒體職務,大力打壓相反意見,任意攻擊、栽贓、扣紅帽子。杜特蒂政府盡可能妖魔化政敵、異議人士、左翼團體。杜特蒂政府同時也使用非常多資源顧用網軍。被抹黑的異議者,可能被指責是恐佈份子,之後就被暗殺了。法外暗殺事件在菲律賓非常常見。

毒品戰爭也是其中一個例子,以毒品戰爭為名,對任何據稱持有毒品、販毒或同時持槍拒捕的人,直接就地處決。受害者包括左翼人士、工運、農運、貧民組織、人權團體的幹部或積極成員、律師、神父、記者、廣播電台主持人。

▶不分國內外的攻擊

講者分享自己與菲律賓籍的太太處在台灣的菲律賓庇護中心,每天持續面對網路霸凌、散佈假訊息以及人身攻擊,甚至被誣指是菲新人民軍,菲新人民軍是菲律賓內反政府的遊擊隊組織,所以這樣的誣指非常嚴重,政府是可以藉此逮捕並予以處死,但台灣檢察體系不了解菲律賓情況,全部不起訴。

▶菲律賓特色的民主政治?

小馬可仕當選,可能的原因有:資訊不對等、長時間的洗腦教育等等。老馬可仕時期非常貪腐,而支持者常會提馬可仕政府做出非常多的建設,這部分跟台灣非常像。菲律賓具有民選總統的制度,卻選出非常爛的人,由此可知,我們對於民主體制仍需謹慎。

▶革命並未成功

馬可仕獨裁政府是被人民革命推翻的,法院也判決馬可仕需要歸還財產,為何轉型正義無法完成?汪英達指出,事實上那次的「革命」比較像上街遊行,馬可仕看情況不妙,就搭美國直升機逃到美國夏威夷。事後上台的民主派的總統任內,民主改革也做得不好,批判者也持續遭到暗殺,民主本身就不穩固。馬可仕家族一直都任重要官員,菲律賓北方更是從來沒有脫離過馬可仕家族的控制。

雖然總總原因限制了菲律賓的民主發展,但菲律賓的民權團體,對於獨裁復辟的現象,並不怨天尤人,僅只表示他們需要更努力。

▶我們仍需更努力

台灣的民主軌跡,宛如走鋼索,一步走錯,可能又會落回獨裁威權的深淵。在這場講座中,我們可以看見一度民主化的果實,有可能因為外部勢力,也可能因為內部結構,或是內外同時,讓民主程度退回原本,或是更嚴重的高壓統治底下。面對艱難的環境,菲律賓的民主團體僅表示他們需更努力,台灣人對於守護現在的民主,是否也需要更加的努力?
 

好民推薦

世界公民講座 ×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殖民的延續與抵抗:後殖民視角下的鄒族集體性與白色恐怖經驗(1949-1987)
時間:5/3(六) 14:00-16:00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台中市西區民權路53巷10號)

在戒嚴與威權統治交織的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族並非僅是被忽略的歷史背景,更是深陷「內部殖民」治理的核心場域。本講座採取少見於主流白色恐怖研究的後殖民視角,以鄒族為例,探討國家如何透過語言政策、行政體系與敘事建構延續殖民秩序,並分析在壓迫中,族群集體性如何展現出韌性、重構與抵抗的能動性。
我們將從三個關鍵時期切入:1949至1954年間,鄒族領袖高一生推動「新美集體農場」,展現出部落自主治理的構想,卻遭國家以政治理由鎮壓,成為族群創傷的開端;1955至1969年間,國民黨政權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設置山地黨部並推動說國語運動,系統性地削弱鄒族語言、信仰與決策體系,迫使族人從公開政治實踐轉向文化記憶的隱性保存;1970年代起,隨著社會逐步鬆動,鄒族開始於文化場域回應殖民敘事,特別是1980年代針對「吳鳳神話」的批判行動,展現深層的歷史對話與身份重建。
本講座不僅回顧鄒族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更關注原住民族如何在殖民治理邏輯未曾終結的情況下,持續反思並重構集體主體性。這段被主流歷史書寫所忽略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影響鄒族的政治參與與文化實踐,也為理解台灣轉型正義提供不可或缺的關鍵視角。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